第六百八十章 张阳的旧病 (第2/2页)
案上睡去,没睡片刻孩子的哭声再次传来。 恍惚睁开眼,才蒙蒙亮,雨水还在下着,张阳再给他换了尿裤,这孩子也又不睡了。 好在媳妇也睡醒了,她梳理着头发,瞧了一眼儿子。 张阳坐在屋前开始洗漱,这孩子比以前的清清闹腾得不是一点半点。 一晚上没有睡好,张阳发现自己嘴里疼。 “媳妇,快看看,是不是又起泡了。”张阳张着嘴。 “嗯,又上火了。”李玥神色凝重地点头,“家里还有一些祛火的药材,也是当初孙神医准备的,让婶婶去煮上。” 夫君一疲惫就会上火,嘴里就会很疼,喝点水还好,吃饭时更是要清淡。 这么多年以来的老毛病了,怎么喝药也不见好。 而且时常复发,以前为了国事cao心,忙前忙后导致上火,便有了这个病。 现在好不容易成了太府寺卿,也不用再为朝中这么多事情费心,家里的日子好不容易平静下来了。 有很长一段时间夫君都没有上火过,这一年也一直都在静心养着。 如今儿子才刚出生不到半月,正是一家人最疲惫的时候。 张阳在自己的车间收拾了一番,拿着自己的工具箱来到藏书阁,藏书阁的楼梯下方有两截楼梯已经下陷了。 看了看原因是木板有了腐蚀的痕迹,因为之前藏书阁是最先修建的,用的木料也算不上太好。 后来要修建主屋,这才让礼部送来了上好的紫木,好在当时还剩下不少。 张阳将原来的木板换下来,重新换上紫木,要动其中一块,整个楼梯都要换。 藏书阁内敲敲打打,修理着台阶,早朝刚结束陛下就要来骊山避暑了。 只是当陛下的车驾到了村前,骊山的主家县侯与公主殿下没有来迎接,就连魏王都没来。 按照往年,陛下要避暑也该在六月份,如今都到八月了这才迟迟避暑,比之往年更晚。 这也恰恰明了现在朝中忙碌,陛下就连避暑的日子都推延了。 八月的关中依旧是酷热。
关中的气候一直都是四季分明的,冬季与夏季是漫长了,到了秋季就是连绵的华西秋雨,反倒春气温起伏很明显。 皇帝的车驾缓缓停下,村前站着的只有魏王的侍卫。 最后只有李孝恭匆忙而来,像是刚睡醒一般跑着穿着衣服,场面不忍直视。 李世民掀开车驾的车帘,漫的雨水还在下着,见李孝恭狼狈的模样,便道:“是朕打扰了,你也回去吧,不用来迎朕。” 李孝恭不顾漫大雨落在身上,来到车架旁躬身行礼,“陛下,魏王殿下这两日都住在铁匠坊。” “他还在为帘初那个新事物忙碌吗?” 李孝恭点头道:“是现在到了最重要的阶段。” 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气,“张阳呢?” “这个……”李孝恭叹道:“或许,他也很忙……嗯,是的吧。” 找不到借口,李孝恭尴尬地挠了挠头。 雨水落在这片大地,眼前的骊山被雨水的水汽笼罩着,李世民皱眉朝着山上望了片刻。 李孝恭连忙又道:“行宫的一切都已准备好了。” 李世民稍稍点头,车驾从泥泞的官道,一路驶入骊山地界,车驾上了骊山特有的平坦路面,这种路面很平整,也没有泥泞,是村子里用砂石与泥浆浇筑的。 车架两侧沾着黄泥的轮子,在这里留下一条黄色的泥印。 李孝恭带着皇帝一家来到骊山脚下的行宫门口,准确地来这里不算是行宫,更像是一个住处。 这两年只要是来骊山避暑过冬,陛下都住在这里。 从规制上来看,皇帝住的地方不应该在臣子的山脚下,所以这里不能算正式的行宫,不然就不符合规制了。 既然陛下不计较,也没人再好多什么。 到了山脚下,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带着兕便径直走上了骊山,李孝恭看了一眼陛下的背影,便继续帮着这里的宫人搬着宫中带来的行李。 要换以前李孝恭绝对不会做这些力气活,只不过在骊山习惯了什么事情都自己人,也没有下人伺候,骊山人各家之间都会相互帮助,李孝恭住在这里久了,都快忘了自己是河间郡王。 寻常的日子,与村民相处融洽,每都会做一些农活,或者帮工厂做些事。 热情是能感染饶,环境也会改变饶,李孝恭早就没帘初的架子。 上骊山的石阶并不陡峭,李世民发现每走一段路,都会看见一个写着心路滑的牌子立在台阶边上。 甚至还在两侧修了木头架子,好像是用来让人扶着的。 李世民的脚步依旧,“朕总觉得这子做这些装点就是给朕看的,怕朕摔了。” 长孙无忌皇后牵着兕子笑着没有言语,心里牵挂孩子们,也不知道她们在骊山怎么样了。 终于走上了骊山,眼前的华清池没有任何的变化,李世民扫视了一眼,便看见孩子们整齐坐在屋檐下正在书写着。 这里很安静,安静得只有雨声,李世民也不自觉地放轻自己的呼吸,就连脚步也放轻了许多。 清清看到是陛下来了,便乖巧地行礼,“孙女张清清见过陛下,见过皇后。” 李玥也跟着行礼。 孩子们这才起身一起行礼。 这课只能暂时结束,孩子们都围在她们的母后与父皇身边。 李世民扫视一圈疑惑道:“他人呢?” “回父皇,姐夫在藏书阁修梯子。” 李治抢先回道。 张阳还在藏书阁内敲敲打打,李世民走入看了他许久,这个子并未察觉朕在场。 “咳咳……” 听到有人咳了咳嗓子,张阳回头看去,这才看到了陛下,“您这么早就来了?” 李世民抬眼看着藏书阁,“这里的书已经有这么多了,上一次来朕看这里还是空荡荡的。” 张阳解释道:“这里藏书有数术相关的,也有匠作相关的。” 上下打量着,李世民拿下一卷书仔细看着,“这上面没有你们骊山的制造秘法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