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二章 陛下一直是个恶客 (第2/2页)
r> 李世民稍稍点头,“朕听稚奴说过,让你在骊山建设新家当年已经有人弹劾逾制,你要建设的钟楼很高吗?” 摇着手中的蒲扇,张阳轻描澹写地讲着,“我看过建设营造书,这方面沿袭了前隋的律法,从地平线算起,我钟楼建设山上,但不住人,而且并不是耸立,而是横卧,便可以绕过逾制,陛下说我钻空子也好,反正不给朝中添麻烦。” 麦酒喝多了,李世民打了一个饱嗝,从宫中到骊山,孩子们欢笑声也停下了。 缓缓站起身,已然有了睡意,他整了整衣衫,“没有钟乐,更没有仆役照料伺候,就是这么一个池子简单的房子,如此住着不寡澹吗?就连虞世南家中尚有十数名婢女伺候。” “唉……虞世南老先生老当益壮必定异于常人,在下深表佩服。” 一阵信风吹过,眼看就要下雨,张阳也跟着站起身,刚刚还月朗星稀,此刻夜空又不见了星月,远处的天际闪过一阵雷光,六月的天气多变。 眼前还没下雨,远处的天际已经是霹雳不断,相隔太远又听不见雷声。 张阳拱手道:“陛下,臣一家人自清贫而来,一身清贫怎敢入繁华。” 别有深意地看了他一眼,李世民绕过华清池,踏上下山的石阶。 张阳笑着送别。 回到骊山的小行宫,夜空中闪过一阵雷响,倾盆大雨落下,李世民匆匆走入屋内。 长孙皇后正坐在油灯边看着一卷书,“这是玥儿将这些年所学的本领,与张阳一起编撰的书籍。” 李世民瞧了一眼这卷书的背面写着科学两字。 “这小子果然还要继续着书。” 雷声隆隆作响,长孙皇后看到书中内容只有寥寥几页,皱眉将其放下,这还没有完全编撰完,只有开篇简单的一句话:检验世间的真相与万物存在的形式。 帮着陛下将外衣脱下,便问道:“此去骊山,陛下可有收获。” “张阳的话语说一半留一半,他不愿意说太多,朕也不好强迫他。”
长孙皇后整理着衣裳,“往后再慢慢试探吧。” 骊山上,夜空电闪雷鸣,小清清和小兕子都被雷声吓得睡不着。 李玥抱着两个丫头回了卧房,媳妇还别有意味地瞪了一眼。 见此情形,张阳心里算是明白了,今晚要自己一个人睡了。 来到书房,拿起一旁的茶杯,想要喝口茶水,发现茶水没了,又拿起水壶也是空荡荡。 将其放下,张阳朝着屋外唤道:“小慧。” 正在与小武一起整理玩具,徐慧回眸道:“师父有何吩咐?” 张阳晃了晃手中水壶,“帮我烧壶水。” “嗯。”徐慧乖巧地接过水壶,“这就去烧水,炉子还烧着的。” 张阳扒着书房的门,看小武一手收着裙摆耐心地捡起地上的玩具,又道:“小武,拿些空白的纸张来。” 小武抬首道:“嗯,这就去。” 将手中的积木放下,小武急匆匆出门。 徐慧正坐在屋檐下,用蒲扇扇着炉子的出风口,师姐妹两人相视一笑,小武撑着伞,一手提着油灯去一旁的藏书阁拿出几卷厚厚的白纸。 雷光闪过的时候,刹那间可以看到自己的身影。 要是放在以前也许会害怕,可跟着师父与老师学过知识后,用那些学识与理念来武装自己,小武便什么都不怕了,她走出藏书阁,关上门。 稍稍抬起手中的雨伞,抬头看着看着雷光闪过夜空。 在骊山上觉得天都是这么地近,眼神中更有傲视上苍的感觉,科学的奥秘在于看透世间万物的形势。 上苍雷动不过如此,这便是师父言传身教的科学,那是一门可以让人披靡世间的学识。 驾驭自然规则,从而看破虚妄,用事实来验证真理。 小武的布鞋踩着雨水打湿的地面,怀抱着一卷纸匆匆走到屋檐下。 徐慧笑道:“师姐,老师的纸湿了。” 小武低头看去,果然这卷纸的末端被雨水打湿了。 “没事,送进来便好。”张阳听到屋外两姐妹的话语,朗声道。 水也烧开了,徐慧和小武拿着纸与茶水走入书房。 张阳拔高了油灯的灯芯,整理着一张张纸。 小武将纸张打湿的尾端裁剪下来,而后铺开在师父面前的桌上。 徐慧泡上一碗茶水。 “小武啊,你去把书架第二行,第三排第六本小册子拿来。” “嗯。”小武应声垫脚伸手拿下一本小册子,好奇地打开看了一眼问道:“师父,这是科学的题纲吗?” 张阳喝下一口茶水点头,“嗯,你老师编撰一册叫做科学的书。” 徐慧帮忙研磨,小声道:“此书一旦面世,势必会引起轩然大波的。” 从小在书香门第,徐慧看过不少书籍,他清楚老师的科学讲述的是什么,诸多理念与阴阳,儒道相悖势必会引起世间人的声讨。 张阳接过小武拿来的小册子,“没想让科学一书面世,只是写下来,以后慢慢完善,留待山门传承用。” 师父的书房总是乱糟糟,有各种图纸,书卷也散乱摆放。 书房其实很大,但放了四五个书架之后便又觉得小了。 要说师父的书太多,其实老师阁都是老师的书房。 而师父就只有主屋中的一间。 张阳修改着科学的提纲,媳妇想要将力学放在最前面,显然不合适。 喝下一口茶水,张阳又道:“什么时辰了。” 小武看了看主屋正堂内的摆钟,回道:“子时了。” 家里很安静,雷声已经停了,只有这场暴雨没有要停歇的意思。 小熊鼾声响亮,睡得正香。 张阳低声道:“家里还有什么吃的吗?” 正是用宵夜的时候,小武怀抱着一大堆的书卷,整理书房有些狼狈,道:“今晚还有许多羊rou剩下。” “老师没吃饱吗?” 张阳板着脸,“和陛下畅谈了许久,吃了三两口而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