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大明国库的钱早就被败光了  (第2/2页)
天子脚下,也不例外。    “解先生,我是第一次出来,你可知道金陵城内哪里有大市?”    朱允熥淡淡的问道。    他所说的大市,就是商业区。    面前的是小市,都是一些贩夫走卒,是一些小商小贩。    看了这里的情况,朱允熥自然还是想去大市看一看那里的样子。    他这也算是为后面发展商业做准备。    他之所以这么坚定的要发展商业。    一方面是为了自己的计划做准备,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大明的税收。    哪怕是刚刚建立大明没多少年,但大明依旧很穷。    每年税收都少的可怜。    就这点钱,不仅要经常和边关地区打仗。    还要用于各地灾害的防备。    以及其余的用途。    收税的钱压根就不够用。    这也就幸亏朱元璋不是那种好大喜功,生活奢靡的皇帝。    否则,大明国库的钱早就被败光了。    “要说金陵城内最有名的大市,自然是承恩寺周围的三山街。”    “三山街一带有书铺廊、裱画廊、毡货廊和绸缎廊,商业十分发达。”    “论繁华程度,种类齐全,以及来往的人数至多,三山街都排在金陵的首位。”
    解缙介绍了一下自己知道的情况。    他平日里休沐,也经常去三山街转一转。    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古籍孤本。    有几次还真被他淘换到几本。    那几天解缙高兴的不得了。    古代的官员也不是一年到头上班。    这样,早晚被累死。    古代的官员每个月都有定期的时间休沐。    明朝朱元璋时期规定官员每個月有5天假期,冬至放假三天。    到了明成祖阶段,又增加了元宵节休假政策,但元宵节休假政策并不是所有官员都可以享受,只有朝廷官员可以享受,地方上的官员并没有此特例。    “那就去三山街!”    朱允熥说道。    随后,一行人朝着三山街而去。    到了三山街,朱允熥看到了更多的人。    建筑也比刚才的小市要密集,街道上很多在此处进行各种品类交易的商人。    刚才的小市繁华程度和三山街这里的大市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要不是都在金陵城,都会让人怀疑这两处不在一个城市。    “三山街不愧是金陵的商业中心。”    “单单是来往的人数,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朱允熥说着话,和解缙等人走了进去。    一路上,朱允熥听着道路两面进行交易的人讨价还价。    还有人站在店铺门口招揽生意的叫卖声。    以及人们不断的进进出出不同的店铺。    从这里商业的繁荣程度,也能看出来一点。    大明对商业的管理确实很松懈。    没有完整的商税,就会给商人一个合理的逃税的机会。    这也就导致一些人会各种投机钻营。    朱允熥脑海中在想。    要怎么做才能杜绝这样混乱,没有秩序的情况。    把后世那一套全都照抄照搬肯定是不行。    一定要符合大明这个时代才可以。    正想着这些。    朱允熥忽然听到有人喊自己。    “三爷!”    朱允熥抬起头一看。    正好看到了三个人,其中两个是身材五大三粗的汉子。    另一个看起来则是有些瘦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