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 排除法 组合题  (第2/2页)
后两个不适合主旋律,前两个整合一下。    警匪片?战争片?    警匪 传记=?    《神探狄仁杰》?    《少年包青天》?    掉头掉头,完全跑偏了。    现代的,现代的。    陈一鸣一边喃喃自语,一边死命地搜刮记忆。    好像只有《猫鼠游戏》能沾到一点边,可是他实在想不出这片子怎么改成主旋律电影。    此路不通,换个方向。    战争 传记=?    《能文能武李延年》?    《特级英雄黄继光》?    好像这两个高口碑的战争片,因为聚焦小战场,所以投资都不大,拍摄时间也不算长,半年时间应该弄得出来。    不过还是老问题,国内放放还行,走不出去国门。    那要是不拍英雄人物,而是拍一个普通士兵呢?    毕竟不管什么种族、国家、宗教、文化,战争中的底层士兵总是共通点最多的。    以底层士兵为主角的电影,文化折扣相应地也就最低。    此外,传记片的戏剧张力,就在于困境之下人的不同选择。    越是极端的困境,人物的选择就越是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还有哪个环境,能比生死无常的战场更极端,更能体现人性的复杂与选择的重量呢。
    陈一鸣的思路瞬间打开。    他腾地一下站起身来,去书架上拿过一本新华国编年史,一年一年地过。    建国之后的对外战争,倒还是前世那几个,只是年份和过程稍有出入。    也是,时空变了,华国的外交政策与地缘环境又没变。    51年开始与以坚果为首的联军进行的半岛战争,59年与大毛之间的东疆、西疆冲突,63年与阿三的高原反击战,78年与南边猴子的边境反击战。    与阿三和猴子的战争影响力差得太多,与大毛的冲突时间太短规模太小,看来只能选半岛战争了。    主角可以设定为半岛战争中的一名普通新兵,刚入伍就跟随部队来到半岛战场。    这样的士兵在当年不计其数,其中很多人牺牲在那里,甚至连姓名都查不清楚,人物原型非常好套。    这样一来,就做到了真实历史、真实部队、真实人物。    陈一鸣啪地一声合上《新华国编年史》,又去借来一本《半岛战争战史全记录》。    快速浏览了一遍目录,他发现这场战争的过程依旧遵循着前世的程序,秘密介入、突袭、N次打击、拉锯、相持、打打谈谈、停战。    战场还是那片贫瘠的山地,华国还是那个缺枪少炮缺吃少穿的华国,坚果也还是那个财大气粗炸弹不要钱的坚果,这就决定了战争进程很难有质的变化。    很好,这种战线相对固定、双方彼此拉锯的阵地战环境,正是他所需要的。    一是没有大范围的穿插运动战,场景相对单一,演员数量较少,拍得更快成本也更低。    二是战史资料更丰富、细节更丰满,便于锁定和还原真实历史中的场景。    想着想着,陈一鸣突然意识到一个关键的问题。    他放下书起身走出阅览室,到图书馆外面给二大爷打电话。    “马叔,如果选择半岛战争的背景,电影过审会不会有问题?”    陈一鸣必须先确认题材不会受限,毕竟前世很长一段时间里,半岛战争题材的影视剧都处于线上横跳的状态,又称薛定谔式的过审。    要是筹备几个月剧本被毙了,或是拍完剪完又被迫改得乱七八糟的,那还不如直接换别的题材。    电话那头是一阵沉默,让陈一鸣的心头惴惴的。    良久,手机里才传来二大爷的回话。    “尽快整理出一个故事梗概给我,原则上不会有问题。    一鸣,不要有负担,不要有顾虑,大胆尝试,一切有我。”    “知道了马叔,谢谢马叔。”    挂掉手机,陈一鸣放下了大半个心。    二大爷既然说了问题不大,那他就当问题不大,反正他的电影肯定符合原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