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归_第二卷 汴梁误 第一百六十一章 风起(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卷 汴梁误 第一百六十一章 风起(三) (第3/4页)

局变动。

    随着赵佶帝王心术渐至炉火纯青,对赵佶到地会做出如何决断,谁都没有太大的把握。还有一方面原因是这位圣人,有的时候单纯是因为荒唐轻易,会做出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决定出来。

    不过到了大宋宣和六年,朝中各党,已经都匍匐在这位帝君的脚下,指望他能支持自己一方,压倒朝中的对手。士大夫们对这位皇帝权力的限制,已经减弱到了最低的程度。现在整个汴梁,都在屏气凝神,等着从赵佶这里传来的最后定论。

    在静室当中,梁师成也是一身道袍,担着拂尘,恭谨的在赵佶身后侍立。景灵西宫东宫,都在梁师成的提点范围之内。这些时日,他既要与朝中各方势力往还商议,为自家一党争取利益,还得小心侍候养静炼丹的赵佶,眼瞧着眼窝都有些发青。生生憔悴了三两分下去。

    在白玉丹陛之下,三司使高屐屁股挨着一点赵佶赐坐的锦凳边,提足精神等候赵佶问话。

    作为蔡京一党当中硕果仅存的重要人物之一,在这次朝中各方私下往还当中。高屐也是卖足了气力。很是为自己一党争得了相当利益。这些时日下来,累得也颇有些骨软筋酥之势。

    可在高屐心中,并没有觉得多满足。原因无他,老公相这次复位之后,显得太低调了。很多事情,都争得不算厉害。要是放着以前的老公相,怎么可能眼看着此次河东乱事引发的朝局变动,主要的好处都落在太子一系那里了?怎么样也会将几个重要职位。全都安排给自己一党中人,从指缝里露点残渣给旁人就算打发了。

    自己在老公相去位之后,苦撑局面,等着他复起。可不是为了老公相复位之后,表现出足够的温良恭俭让出来的!

    正是经过此事,高屐隐隐约约觉得老公相的确老了,不复再有当年朝中一手遮天的气概。可是自己又能如何?作为蔡党当中要紧人物,自己还能投靠向何方?自己想要自成局面。却还嫌气候不足,将来如何,实不可知啊…………

    今日高屐设了家宴,就准备好生在府邸放松一下。却没料到还未终局。就有内使前来传唤,将他直引至景灵宫中。在这里接受这些时日一直不露面的赵佶垂询。一上来,就问到了三司的家底。

    高屐沉吟一下。他是精明强干的人,掌三司有年,这些数字都牢牢的记着。赵佶垂询,他整理一下,就恭谨开口答复。

    “年节方过,府库正是空虚的时侯。而各处解库,例在四七十月。此刻三司所储,实不可问…………现在内藏财货,金银钱钞一起算上,还有二百一十万贯。每逢冬日,都是治河要紧的时侯,马上就要拨出九十万贯治河所费。下月都门禁军动支,粮米不论,但论军饷,就是一百三十五万贯有奇,都门诸官薪俸膏贴,又是六十余万贯。还好除陕西诸路外,地方驻泊禁军支放军饷粮米,经东府请旨,由地方暂时垫支。而陕西诸路驻泊禁军所用,也是开春之后才起解,那时又是数百万贯的大数,不过此刻,先不用考虑那么多了,因为想也没什么用…………”

    赵佶嗯了一声,双眼半睁半闭。面上宁定,心里却在翻腾不休。为君之道,无非是朝中人事,抓紧兵权,财货上盯住。他又是天性对钱看得重的——因为自己相当能花钱。三司家底,他清楚得很。不过听高屐这般说来,仍然觉得恼怒。大宋如此富庶,怎么朝廷就窘迫成这样了?

    现在库藏不过两百万贯出头,马上就要支出接近三百万贯。这还是将地方多少支用,除陕西诸路外驻泊禁军经费暂时都由地方垫支,或者减成发放,俭省了又俭省的结果。

    可是到处都是在在需钱,地方垫支总不能持久。大宋财政是相当集中的,中枢没钱,地方同样也穷,更不必说赵佶早在十几年前就将地方封椿积储都集中到汴梁了。什么地方垫支,都是掩耳盗铃,无非暂时赖帐,等有钱再还。这般拖下去,只有等着溃决。

    而花钱的地方却是到处都是,每月汴梁城的几万官吏,几十万禁军。大宋最要紧的动脉,从南方漕运粮食到开封的河道每年整治。陕西诸路那号称几十万军马的瞻养,还有整个大宋各路各军州此起彼伏的报灾报荒…………过去一年,不知道怎么挨过来的。而今年又不知道怎么能熬过去。河东乱事起,不管如何又要兴兵平乱,这又是一笔绝大开支,又从哪里变出来…………

    煌煌大宋,怎么就穷到这般地步了!

    作为财政手段在历朝历代都相当有效,比起后世明清更是好到天上去的大宋,其实可以动用的资源绝对不少。但是无论大宋如何富庶,终究还是个农业社会,单位人口并不能产生出远远超过水准的财富以及资源。同样也不能完全有效的动员出来。

    大宋所谓富庶,就在于东西方通商的在长达几百年隔绝之后再度恢复,在海禁上的宽松态度。还有比前朝后世都有效得多的财政手段上。并不是这个时代就能生产出远迈前代超越后世的巨量财富出来。

    可是大宋的财政支出也是超越时代的,超过百万数目的职业军队(在从古到今几千年历史上,职业军人数目与美国不相上下,可是一个是农业社会。一个却掌握着全世界的财富),规模相当庞大,待遇优厚至极的官僚队伍。加上扩张性的各项财政支出方式。冗官冗费,大宋再富庶一些,也经不起这样折腾!

    所谓王安石变法,无非就是在财政手段上精益求精,争取再动员出一些淤积的财富和资源出来。而这变法也深深割裂了大宋社会,党争之风到现在愈演愈烈。将大宋士风完全败坏,更让朝中再难就什么大事形成共识了。

    赵佶秉政以来,更给大宋财政开了无数个新鲜的失血伤口。这些年下来,大宋财政。实实在在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

    伐燕战事之后,大宋财政绝境更向深渊滑落。不仅岁入骤减,而且支出还有增加的趋势。攻灭辽国,却担上了重整河北河东防务的巨大财政包袱。现在这些钱还不知道从哪里生出来,河东乱事又起。要平复下去,更不知道需要多大一笔支出!

    对于大宋财政绝境,赵佶如何能不心知肚明。也就是他,将几代皇帝变法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家底在十余年中折腾干净的。说实在的。他也拿不出什么法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