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俏狼烟紫芦花_第二百二十二章 冰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二章 冰释 (第1/2页)

    此时已是黄昏,农历八月十五前一两天的水埠上比起白天热闹了许多,桥口夜市熙熙攘攘,两边一排一排的小贩毗邻叫卖,各类湖鲜琳琅满目,来来往往,人头攒动。兜售河灯的老乡生意繁忙,只管埋头摆弄数点着,自然就乐呵得顾不上咧嘴笑了。

    空气中浸润着醇浓的稻米与荷蓬香息,莼菜、竹叶水藤爬满了青苔的河埠头。三三两两的老妪坐在自家浜陂胡同口悠闲地扒着鸡头、茭白。船娘的花衣在雾气中随着一河欸乃,风致依袅,隐约可见……

    夜幕降临,不少沿河人家、商户都点亮了各种形色不一的串串花灯,如铜锤、鲤鱼灯、跑马灯、百鸟朝凤等等。每年临近中元节、中秋节,锦秋湖“一溜边河崖”渔农们都会自己动手扎制河灯。男人们编苇篾条,把一只只河灯的骨架弯曲、固定起来;女人们仔仔细细地剪裁彩纸,花鸟虫鱼和神话传说图案便喜气洋洋地飞到了河灯模特上。最后,好奇淘气的半大孩子跟恣得过年似的抢着插上一根根蜡烛。一片乐呵呵、兴冲冲的好心情里,一盏盏河灯就风风光光地出手了。

    大红灯笼柔和的光晕绚丽迷离,五彩缤纷,不但照亮了周围的景物,而且倒映得水上一派斑斓诡谲,蜃景缥缈,恍若瑶池仙界般美妙。

    一条条“吱呀”作响的小船划破静静的涟漪,从密如蛛网般的河道水巷里摇摆而过,水中的灯笼便化为满天彩鸥花鹭,互相追逐嬉戏起来,宛如一湖天真顽皮的精灵。

    秋晚的渔台水庄远远近近灯光纷纷翼翼、嬿婉柔和,有的河灯排成长队像流动的彩带,有的河灯散落其间像是天上的星星落入水中,波泽荧荧粼粼,河灯顺水漂流、闪烁点点,如群群火龙游来荡去,似阵阵萤火虫约会飞舞,不由地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三愣个戴凤兰一前一后沿河漫步,一位热情的艄公招呼他们上了小船。

    如果说下午时的戴凤兰之行只是出于对三愣的怜惜和“挽救”的话,那么,徜徉于夜晚“一溜边河崖”的街市水埠码头那独具“北国江南”水乡特色的活生生的鲜艳风情画卷之中,于紧张的抗战工作之罅,她便渐次着迷入戏不无经典地体验到了真正做一回锦秋人的称心如意、舒适快乐、通泰达观。

    当然了,这其中更恣肆洋溢着无于言表的荆门荜户瓜棚柳下的博大深邃恬淡、幸福和逍遥……

    此时的戴凤兰正娴雅娉婷地坐在悠悠的船儿上,目不暇给地左右打量着,穿过一座座绿苔木桥、蒲苇堤坝、古老水磨房、黛黄庭院茅屋,两边的小码头上不断见到主妇提着一个青菜篮子,在湖水里“哗哗”地洗着青菜;小孩子撵着狗猫咋呼着地窜过月色林荫阡陌遁入了夜市;堤岸上,晚归的鹅鸭从圈里冲着游人不断地伸脖子叫唤……

    “动了,动了,快收线!”船娘吆喝道,一名借着一家饭庄微弱的灯火骑在卧河老柳树杈上的老翁将钓竿晃了晃,围观的行人也着急起来,钓蟹人不慌不忙地扯了扯苇笠,把夹在指间的烟含到嘴里,用力吸得青烟缭绕,才缓缓地把手伸向钓竿,轻轻扯了起来,收了逮到的毛蟹。

    接着,他又蹲下身子掏出一只小鱼,拴在玲珑小巧的绳套上,大手一挥,细长的钓绳从半空中划过,钓套钻进了水中。

    他的毛蟹钓套上六个小小的椭圆形套子串在一起,花瓣一样,或者是麻绳做线,玉米粒、羊rou做饵,只要螃蟹用它那大钳子一夹,就不没得“松手”了,定能轻松地捉到,那“铁将军”们就只有在篓子里张牙舞爪的份儿了。整个过程看得戴凤兰聚精会神,心痒神驰,唏嘘啧啧,叹为观止。

    三愣趁机卖弄道:“一到了傍晚,毛蟹就更多和赶大集似的。俺们的‘鱼米之乡’名不虚传吧?跟了俺鱼鳖虾蟹、红莲玉藕、鱼龙香稻保管让你吃个够!”

    “去你的吧!耍贫嘴!谁稀罕你们那些宝贝?留着自己用吧!”

    “不稀罕,那你刚才怎么看到眼里扒不出来啦?”

    戴凤兰乘舟穿梭在水庄畔的芦苇荡掩映的夜市迷宫里之中,看着眼前一幅幅嬉闹景象,心情也不由的波光潋滟柳条柔媚起来。瞧着自己心爱的人一派开心欢喜、端庄美丽,三愣也备受感染,禁不住心猿意马地卖弄起单臂花样撑舟的看家本事来。

    就在这时,从河汊里横过来一条鹰排子,不知谁家三个姑娘冲过来,拦住了他们的小船,很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