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归京:明月楼话(三) (第2/2页)
“嗯。” 月汐淡淡应了一声,便跟着卓圭出去了。 空空荡荡的屋子茶香还未散去,只剩下倚在轮椅上的若昭,和始终对着棋盘没挪窝的萧岚。 “过来弈一局?” 若昭瞄了一眼棋盘上已经纵横错杂的黑白,“算了算了,我们俩弈棋总有分歧。” “这次我们试试,天元之局?” 天元之局…… 俗话称“金角银边草肚皮”,围棋对弈,胜负由双方所围地域的多少决定。四角一子围空最多,边次之,中腹再次,故有此谚。 至于天元之局,落子在中腹之中,该是多走无可走,才能铤而走险选择这条四面皆敌的死路? 往常他们俩弈棋,若昭总是执着走天元,萧岚对此一向不赞同,亦颇为不解。 “如果顺利,说不定我们不用走天元之局。”若昭笑,笑得粲然而刺眼,“以往我们总有天元之争,归根到底,天元局过险,胜算不大,你又……担心我撑不下来。如果我们把手头上的事处理好,说不定,就不存在这种风险了?” 萧岚也笑,很是无奈。 “你总拿我有办法。” 若昭也笑,“你总给我办法拿。” “行了,别打哑谜了。”萧岚从那局棋前起身,立在窗边伸了伸懒腰,日光和暖,实在通泰。
“关于西突厥的jianian细,你知道多少?节省时间,你知道的事,我就不解释了。” “事情从薛家那个案子说起。当我复盘整个案子的时候,发现,丽德妃在其中起到的作用,着实关键。” 听到“薛家”二字,萧岚眼神暗了暗。 复盘薛家的案子。 又是为谁复盘呢? 答案太过于显而易见。萧岚盯着她,没说话,继续听她说。 “隆平九年五月,薛家的案子处在关键之时,西突厥一只小队犯边,当时萧关守将冯征在抓获的俘虏中,搜到了薛家薛骁敬将军与必勒格可汗沟通的信件。此事过于巧合,甚至可以说,几乎是西突厥的人上赶着,把置薛家于死地的证据送到长安。而当时,薛家一直是长安朝廷内部讨论的案子,甚至当时连远在江南的宣王殿下都未曾听到风声。所以,我怀疑,丽德妃,始终和西突厥牙帐有联系。” 若昭饮了口茶,润润喉咙,又道。 “薛家出事,丽德妃不敢说是最大的获益者,但至少可以列入前三。太子正妃薛琼自尽,皇兄失去了制约太子背后势力的最好砝码,只能抬出其子敬王与太子制衡。宣王殿下因为曾与薛家有婚约,几乎也被踢出夺嫡的行列。” 萧岚轻咳一声,打断了她的话。 “我是问,西突厥的jianian细,不是薛家。” 她这般为薛家说话,所为究竟是谁? 萧岚不愿去想,有些膈应。 薛家是长在宣王李世默心头的一根刺,她总是下意识来回思忖这个案子的前因后果。想多了免不了多说,说起来就跟开了闸的洪水一般滔滔不绝。 “这就来说,”若昭巧笑,“你知道,那时我脱不开身。这些事,都是我后来查出来的。” 那时脱不开身,若昭没有明说,萧岚也明白。 因为隆平九年五月,刚好也是若昭的夫君,萧岚的长兄萧屹去世的那月。作为遗孀,她需得身披最粗的生麻布,且断处不缝边的斩衰,在萧府守足三年丧礼。如果不是因为她身体经不住,在守到第五个月的时候,直接晕了过去,也不会有皇帝陛下下旨特许长公主回云山休养。 只是第五个月她出府之后,长安朝廷已然大变,隆平五月至九月,五个月间,爆发了自隆平元年李若旻登基以来最大的政治变局—— 百年望族龙门薛氏覆灭,五服之内,三百九十一口人,未满十岁者罚充奴婢,余者抄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