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 公孙:血色成都府(四) (第1/2页)
公孙致和紧紧绷着一张脸不说话,他也想知道,究竟是哪一个环节出了偏差。 “从头说起吧。” 大约是刚刚笑得嗓子有点哑,若昭从正厅的茶几上取来一只干净的杯子,自顾自添满一杯茶水,润润喉咙。 “世人皆知,巴蜀易主公孙枭,哦不,当时还叫孙枭。是二十一年前绵州水患,时任神策军中郎将张怀恩入蜀。孙枭作为前剑南道节度使公孙成业麾下最得力的将领,那些年在自家主将眼皮子底下的小动作一直不少。比如—— “勾结公孙成业正妻刘氏,算计得他无一子嗣。再比如,承光二十二年,勾结入蜀平天师道之乱的神策军中郎将张怀恩,怂恿他在蜀地,杀良冒功。涪城杜氏的人亦借此机会清剿一直和他们不太对付的秘门西陵氏。 “承光二十二年六月十八日,前剑南道节度使公孙成业命殒成都府。而孙枭,则借着公孙成业不想让朝廷插手剑南道事务的私心,给这位昔年的主将当了干儿子,又借着张怀恩的势,成了如今的公孙枭。” 作为儿子的公孙致和对自家老爹的发家史自然再清楚不过。家父命殒,见若昭对一个已故者的生平指指点点,实在是颇有些不快。 虽然父亲是明明白白死在他自己的刀下。 公孙致和心头再一次涌起一股莫名的烦躁。 “如果你只是想说这些的话,倒是不劳长公主殿下多费口舌了。” 若昭无奈地摆摆手。 “诶,不要急嘛,接下来才是重点。这一行为带来了不少后果,可以说,几乎改变了剑南道此后整整二十一年的命运。 “其一,天师道在这场战争中空前壮大,而创始人仇陵却不幸身死。张怀恩离蜀之后,天师道分裂。南天师道在两年前被公孙小将军所灭,而北天师道,借助道教信仰,重构统一,如今依然活跃在汉州彭州一带。” “这件事我也知道,不用你多说。” “你看你,又心急了,慢慢往后听嘛。” 若昭始终带着莞然的笑容,和照进厅中的天光一样,明明破开了云翳,却又晦涩不清。 “其二,秘门西陵氏平白遭遇灭族之灾,秘门之主西陵令容带领族人四十七口北上长安城,意欲寻求当时的杜嫔娘娘——一位看似是涪城杜氏人,其实是西陵氏女子的帮助。却在涪城杜氏杜松和杜桓的暗中运作下,集体被屠杀在长安城荐福寺。 “紧随之后的第三点,那就是涪城杜氏的故事了。杜松杜桓兄弟俩借着卖给张怀恩的人情一路飞黄腾达,一个成了前工部尚书,一个成了前京兆府尹。与此同时,涪城杜氏中还有一个人,对这兄弟俩颇为不满,那就是杜师爷。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他也找上了一个靠山——” 若昭顿了顿,檀口微张,吐出了一个名字。 “王朝贵。” “那么,王朝贵又是什么人呢?” 她自问自答道:“说来更巧了,这就是第四点。王朝贵的父母及弟弟,皆身死于二十一年前。 “承光二十二年,”若昭再一次重复了这个时间,“还是绵州水患,张怀恩入蜀杀良冒功,他的父母和弟弟,都死在神策军的刀下。为报血仇,他一个人净身入宫,也就有了如今的枢密使王朝贵大人。 “只可惜这位王大人虽然在宫中只手遮天,却苦于没有兵权,对巴蜀鞭长莫及。所以,或许是杜师爷找上了王朝贵,或许是王朝贵找上了杜师爷,杜师爷,就成为王朝贵埋在巴蜀节度使府的一颗钉子。而随着公孙枭立嗣的问题愈渐尖锐,杜师爷成功撺掇心有不甘的你入局。” 若昭缓缓抛出了一个结论。 “所以,你的后台,是长安城两大内侍中的另一个,王朝贵。 “这也解释了为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