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公孙:清明时节 (第2/2页)
疑惑怆然, 致和,你究竟在做什么? 七日前公孙致和带小熙姑娘出府,回来被那小丫头的伶牙俐齿问了个正着。公孙致和那点讨好朝廷钦差的私心,他其实不是看不明白。只要宣王的所作所为不逾越他的底线,放任自己的儿子与钦差交好,也不是什么坏事。 所以他便仅仅罚了致和七日的禁闭。要不是这七日宣王一直把那小熙姑娘关在别院,不允许她出来,他甚至一度打算再与小熙对峙几局,把那日的事问个究竟。 他本以为这些就是致和的全部算盘了。没想到今日碧潭飘雪投毒事发,十有八九是他所为。难道说,他从钦差入府的那天开始,就已经决定谋害钦差,嫁祸父亲,彻彻底底挑拨他与朝廷的关系? 甚至想得更远一点,剑门关截杀,据宣王李世默所说,极有可能是天师道所为。会不会,其实,也是他这个儿子,暗中指使的? 公孙枭心绪有些乱。 回想这些年,致远嫡长出身,确实更讨得他喜爱。致和是庶子,年纪小,生母又早亡,脾气性格要闷上许多,他的关心不自觉便少些。后来致和执意从军,大大小小也积累不少军功,他索性让驰骋剑南道南部的杜宇北上,把南边的军队都交给公孙致和。 致和果然也没有让他失望。不到两年,借着杜宇留下的数万山地军,公孙致和率兵在泸州捣毁南天师道的老巢,给他这个做父亲的长了不少脸。 而此刻剑南道节度使府内部的矛盾才终于凸显出来。公孙致远不成器,嫡庶长幼尊卑,恰好和实际的才能相反。若遵循嫡长子继承,这将在崇尚武力的节度使府中,成为大忌。
为这个问题所苦的他甚至一度想把这剑南道一分为二,兄弟各占一半,这样最显公平。 只是后来他又不得不自我否决这个想法。他太清楚了,如果没有公孙致和的辅佐,致远那点本事,别说半个剑南道,他连一个州都镇不住。 他便开始有意打压公孙致和,为的就是消磨他的野心,让他死心塌地辅佐自己的嫡兄。 这就是所谓致远为主而致和为将,致远至少有嫡长的身份,父亲的遗命,节度使的地位三重屏障,保他不死。 而公孙致和为主致远为将,那个不成器的大儿子没了地位和遗命,不一定能在弟弟的手下活下去呵。 明亮的日光透过纸窗也变得清浅,日影在一呼一吸间西挪一寸。方寸光阴流转,公孙枭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竟零零碎碎想了这么多。 草长莺飞,是清明了。 沉思良久,他突然问道:“致和呢?今日他出禁闭,去哪儿了?” “回大人的话,二公子现在好像出府了。” 公孙枭挑眉,“出去了?干什么去了?” “这个……”杜师爷虽奉命关注府内方方面面,也不是什么事都能清楚的,突然被问起实在有些为难,“小的也不太清楚。” “这样吧,”公孙枭摆摆手——平日里他思考问题时本来会四处踱着步,这次不知是春寒未散冻僵了腿,还是站久了发麻。他一动不动地立在窗外照进的一小片阳光中,缓缓地,又很郑重道,“等他回来,暗中下令,尽量让他不要出去了。” “大人这是要,软禁……” 杜师爷话还未说完,公孙枭再次摆摆手示意他闭嘴。 “只是看看他的动向而已。” “这样会不会,有点不妥?” 公孙枭侧目,“你倒是替他说话。” “没有没有,”杜师爷立马跟着摆手自证清白,“绝对没有,小的是跟着大人的人。” 他不再揪着杜师爷的话头不放,而是悠悠宕开一笔,问杜师爷,又像自言自语。 “你说,宣王殿下发现自己的茶水中被人下毒了,而且还极有可能是本将做的,他会怎么办?” “找大人对峙?” “不,”公孙枭凝住的神色中终于有了笑意,他笑着摇头,“他没这个本事,或者说——” 他再顿,“他太有本事了。” 杜师爷搔头,“小的不懂。” 公孙枭刚想和杜师爷解释几句,侧目看了一眼他实在迷茫,顿觉一时半会也解释不清楚。 “算了……不论他到底有没有本事,当下,他绝对不敢把这件事挑到明面上。敌不动我们动,我们现在就过去。来一个,先发制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