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 成都:一摊浑水(下) (第1/2页)
也不是和稀泥,相比较谁带谁出去这个他早就知道答案的问题,他确实更关心这件事,毕竟牵扯到若昭的安危。 “这还用说,肯定是天师道的人呗。” 一言不发的公孙致远终于找到一个机会冒了个头。 他从舒舒服服窝着的主院里出来,就是冲着公孙致和带宣王殿下的女人出去遇到天师道的袭击,他好从中作梗,借天师道生事。 天师道,那可是他们兄弟间的死结。 公孙枭问:“是北天师道,还是南天师道的余孽?” “当然是南天师道咯,”公孙致远再一次阴阳怪气地插嘴道,“致和可是率兵灭了南天师道,这样天大的功勋,总会被那些乱党余孽忌恨的吧?” 公孙致和跪在地上皱皱眉头,才把总在耳边叨叨不停的声音隔绝。他声音有点冷,冷中又带点难耐的火气。 “不知,只看见来者身上有刺青,可以确定是天师道的人。” “你看看你,万幸节度使府兵就在附近,否则以你一人之力,怎敌得过那些暴徒?” 今日公孙致和与若昭在鬼街遇袭,天师道的人虽不多,但来势汹汹,大有闹出人命的架势。说来很巧——不知是巧还是不巧,节度使府兵就在附近,听到动静后纷纷从小巷中鱼贯而出,才助公孙致和消灭这群匪徒。 当然不巧,在场人都心知肚明,那些节度使府兵都是公孙枭暗派跟过去的。 因为心知肚明,公孙致远这句话无人应答。 空气都仿佛陷入诡异的沉默,而就在此刻,李世默清冷疏淡的声音骤然响起。 他每次说话的时候都是含着笑的,也不知道这带笑的言辞,这次是如何给人一种毫无表情的感觉。 “既然确定是天师道的人,那么本王就要找公孙老将军要个说法了。” 李世默顿了顿,“天师道暴徒横行巴蜀,公孙小将军战功卓著,平息了南天师道叛乱。可北天师道威势依旧不减,竟敢在成都城,在节度使府眼皮子底下撒野。公孙老将军难道还要作壁上观么?” 公孙枭眉峰微挑,似乎在权衡李世默这句话的真假。可看到他还不肯松开抱着怀中女人的手,又想到今天那个什么小熙姑娘确实遭遇天师道歹人袭击,宣王殿下冲冠一怒为红颜,要严惩天师道,也是理所应当的。 只是太理所应当了,逻辑顺得让他都有些不安。 可正着想反着想都没什么破绽,公孙枭权衡再三,终是顺着李世默把话说下去。 “杜师爷,传令下去,加强成都城四门的巡查。鉴于此时情况特殊,除节度使上下诸将诸兵之外,过往行人商旅,如刀、剑、弓弩之类的兵器,皆不予带入成都城。违令者,当以附逆罪论处。” 李世默回敬公孙枭以挑眉,“就这些?” “不够?” 李世默看着他笑,不说话。 公孙枭权衡良久,才字斟句酌缓缓道: “传令,调集目前尚在益州的剑南军,开赴新繁、新都一线,以备不测。” 新繁、新都皆是益州北部紧邻彭州、汉州的县邑。如此一来,等于剑南道节度使府率先对北方天师道亮出了长刀,足以牵扯整个巴蜀北部局势为之一震。 “既然公孙老将军有这样剿匪的决心,本王就放心了。” 李世默揉揉怀中女子的鬓发,松开环抱她的双手去推轮椅——就在刚刚,他之所以逼着公孙枭下达这样的指令,是因为有些零零碎碎的想法,在他脑中最终连成一条贯通的线。他大概猜出来今天若昭究竟在布一个怎样的局。而他现在急于向怀中这个女人求证。 很急。 “今日小熙受了些惊吓,本王先带着她回去歇息了。还望公孙老将军能履行适才的承诺,对得起剑南道节度使一职。” 公孙枭目送那两人的背影消弭在愈渐深沉的夜色中。半晌,他转过身,看着依旧趴伏在地上的公孙致和。他维持这个姿势一动不动已经许久,身上的斑斑血迹已经基本上凝固,凝成了一块块绛色的污斑。 公孙枭的目光和言语难得一并软下来。 “今日之事到底是怎么回事?致和,真的是那个叫小熙的请你带她出府的?” 公孙致和趴在地上不说话,他还在权衡如何取一折中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