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章 惊世之言  (第2/3页)
 他对景东身后老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能教出这样的年轻人来定,背后之人定是隐世高人。    他已经活到这个岁数了,半只脚都迈进了棺,对名对利他都毫无兴趣,但唯独对这天文地理之学颇有兴趣,若是有机会,他也想拜那隐世高人为师。    “这个嘛,从我小学到至今老师,怎么都得有几十个呀。”    真要算起来三四十个是有了。    就连朱元璋也没想到他背后的老师竟有如此之多。    “呵呵,果然英雄出少年啊,老朽甘拜下风。”    也难怪朱元璋愿意顶着百官的压力,硬要带着诸王们来此。    跟着这样的先生读书,就如同有同时有几十个大儒在教他们一般。    大明的历法几乎都是刘基修订的,他曾经也研究过魏晋南北朝,也参考过魏晋南北朝的天气情况,但气温差距并不大,也没有将五华之乱考虑进去,现在想来,当时会变成十六国割据局面的情况,定是北方气温出现了极端的变化,才会导致他们大举进攻中原。    按景东今日所言,所有战争的来源皆是因为气候发生变化,导致他们颗粒无收,人在没有吃食的情况下,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看来这个大明的历法,他要再重新好好修订了。    今日景东所言,才让他真正意识到了自己的学问不过如此,还需要精进。    都是活了大半辈子的人了,竟连一个年轻人都比不过,还有何颜面!    一旁的朱标等人虽没有刘基对天文地理了解的这么通透,但也能从景东的话里能听得个大概的意思,那便是粮食不够了,才会导致如此。    “今日我们的课就先到这里了,刘老先生若是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尽管来学堂找我,我吃住都在这学堂之中。”    他笑嘻嘻的朝刘基说道,难得能在村里见到一个有学识的人,正好这没网络也无聊,要是二人能经常探讨倒也是不错的。    先前朱元璋还有点不敢相信景东所说的长达几百年的小冰河时期,如今刘基都表态了,那说明景东所推算的是真实的。    既然如此,那大明屯粮就到了非常迫切的地步。    作为帝王,他自然是希望大明能与日月山河同在。    可景东的话,让他这个帝王也第一次产生了无力感,几百年的粮食岂是他短短几十年就能够囤出来的。    刘基的历法都要重新修订了,他要回去好好消化一下景东的话。    “若伯温要是有何不懂的地方,只管去找傅忠,让他带你来此地便可。”    “谢皇爷。”    回去的路上,朱元璋沉默不言。    诸王也不敢开口。    大明国运300年,这句话深深刺痛了他们的心。    他们朱家的子孙在300年难道就不复存在了吗!    “城南那些种子情况咋样了?”    良久,朱元璋才蹦出了一句话。    “傅将军说种子生长得很好,没有出现任何问题,三个月内就能够收成。”    只要土豆和番薯能够成功种植,那粮食问题就能得到缓解了。    “还有一件事要禀告爹,魏公今日已经回到京师了。”    “此等大事,你怎么才告诉咱啊!”    朱元璋的脸上露出了些许喜色,他跟徐达可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如今他回来了,便可着手安排朱棣的婚事了。    “马上召徐达进宫。”    他备了一桌子好酒好菜,还有徐达最喜欢的烧鹅,就等他了。    天黑之后,徐达风尘仆仆的从宫外赶来。    朱元璋在信中说到,要安排许妙云与朱棣的大婚,他可是日夜兼程,马不停蹄的往回赶啊,自己女儿的婚,大婚怎能错过呢?    “见过陛下,皇后。”    “这里又没有外人,咱们兄弟俩,何须如此见外。”    朱元璋与他许久未见,热情的拉着他坐下。    “哦对了,老哥哥,上回八百里加急送来的拳法,说是出于一位高人之手,不知老弟有没有这个荣幸可以与那位高人见一见?”    “哈哈哈,自然是有的,等咱抽空了,就带你去与他见上一见。”    “老哥哥有此等人才,为何不早点拿出来。”    “咱也是近两个月刚遇到他。话说回来,妙云进宫已有些时日了,一直在妹子身边侍奉,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