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卷总结兼感言 (第1/3页)
当我敲下“本卷完”这三个字。 我感受到一种广阔的安宁。 在经历了剑仙人那样巨大的高潮之后,怎么让这段情节平稳落地,其实比写高潮更难。 我慢慢地写下来,这段时间我极度亢奋的情绪,也随之轻轻缓缓地落地了。 这个世界连同我的心,都获得了平静。 于是可以继续往前走。 现在我坐在书桌前,刚刚吃完午饭不久,倒了一杯温水,开始慢条斯理地写卷末总结。 写到哪里算哪里,若有言辞不达,万勿见怪。毕竟我的心……已经放假了。 这一卷以长河截杀开始,以观河台成名结束,有一种轮回般的宿命感。 我现在恍惚地还会想。 长河这一头的姜望,回看长河那一头的姜望,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而在五月初的我,回看那个写下行路难第一笔的我,心情也难免复杂…… 行路难的架构是很大的,一个是迷界战场,一个黄河之会。 我把核心高潮放在黄河之会上,是一个非常冒险的决定。 因为太难。 黄河之会的第一个难点,在于所有读者,都对它有巨大的期待。毕竟是从第一章就起笔的天下盛会。 这种期待要求它必须有超越巅峰的体验,才能够得到满足。 在这种期待之下,一分的问题,会被放大到十分。 黄河之会的第二个难点。在于绝大部分读者,都知道它的结果,或者说,有自己笃定的认知。 我要如何在没有悬念中写出悬念?如何在预知结果的情况下,还能拔高期待? 黄河之会的第三个难点,在于列国天骄相争,个个都需要配得上天骄之名。 不然所谓的“列国天骄之战”,很容易就演变成一场主角砍菜切瓜的“菜鸡蹦跶赛”。 除了主角,全都是路人甲。 那么黄河之会,就是一个笑话。 我要怎么立起来一个又一个性格各异的天骄人物,而不仅仅是排队报个人名?尤其是,很多人物都只是刚刚出场,我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铺垫。 在此之外,我还要尽可能地勾勒出各国局势,向读者展现我所看到的,这样一个大争之世! 赤心巡天里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是一个简单的符号,都有着它的荣耀与历史。而我必须要在极短的篇幅里,迅速建立起读者的认知。 如果这些国家都上台了,读者还对其两眼一抹黑,那就是我的失败。 而我只有一场黄河之会的时间。 我要如何在确保这些的前提下,写出群星璀璨时的辉煌感觉? 我要怎么立住“天骄”二字,真正让读者感受到,这是一个天骄并起的伟大时代! 这很难。 非常难。 但我想,唯有这种难度,才配得上赤心巡天的读者,对这本书的支持。 唯有这种挑战,才配得上我对自己的要求,才配得上我在这个世界里倾注的心血。 我不想重复自己,每一卷都要做到自己尽可能的最好。 所以我走最难的路。 我要写真正的天骄之会! 只有真正的天骄云集、群星闪耀之时,才能够真正显现出姜望登顶的璀璨。 那只立在鸡群里的鹤,也不过是庸才罢了。 赤心巡天的世界,不是那种不断升级换地图的世界。 参与黄河之会的每个角色,都是各国第一的天骄。 他们必然会影响列国未来十年、百年乃至更多年的局势,进而影响整个现世,重要性毋庸置疑。 黄河之会本身,也是第一次向读者展示天下列国之格局。现世的迷雾,第一次吹开了这么多…… 诸君,这个世界,已经向你敞开怀抱。 请你来经历,请你来感受! 同时我也在补充历史,填补细节。 比如我写了一笔夏,写了一笔梁,写了一笔魏。描绘了这几个国家的天骄、纠葛,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丰满了当年齐夏之战的细节。让大家得以感受到,那场争霸之战的残酷与宏大。 河谷之战的相关亦如是。 我做了很多这方面的细致工作,埋伏在一波接一波的剧情高潮中,大家乍然一看,很容易略过。但若有细细咂摸的时候,它们就是这个世界的真实所在。 整场黄河之会,前前后后,出场了几十个新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 很多人在这里,本就是为了立一个大概形象,同时带出一部分本国局势,方便以后填充。以后剧情走到哪里,就能轻而易举地接起这个线头。 在这么短的时间、这么窄的空间里。 若能有那么两三个新出场的人物立住了,就算完成了写作目标。 能让读者记住四五个人物,可以称得上成功。 如能有超过五个以上的人物被记住,已经超乎我的想象! 那么在这一刻,诸君不要翻书,请回想,你记住了多少个? 此时此刻你的答案。 或许这就是对这场黄河之会,最恰当的评价。 说完黄河之会的难点,再回过头来说一说,既然是两卷的量,我为什么不在天涯台结卷。 天涯台那里,也有五六个盟主涌现,大概也能代表很多读者的认可 挑战更高的写作难度,是原因之一。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海外的局限。 迷界是人族海族的主战场,近海群岛的局势,是真人乃至真君强者才能够影响的。 姜望在其中,确实有如浮波,不说微不足道,也很难制造巨大的影响。 仅仅杀一个季少卿,固然也有情绪上的巨大宣泄。但于我而言,总是有一些遗憾的。 我几番立笔,细细推演之后,又将其推翻。然后那个时候我跟慢西说,这里撑不起我想要的高潮,结卷要在黄河之会了。 所以天涯台那里我反倒收了一收。 写作有时候是一种推演,是在人物和事件发生后,符合逻辑的演变,身为作者,做的其实是填充细节和大方向把握的工作。 不是不能够强行变向,但是容易翻船。 在竹碧琼的剧情上,我好像犯了一个“连载网文”的巨大错误。 我先是写“死”了很受读者怜爱的角色,让一部分读者愤而弃书。 后来我又把她写“活”了,一部分觉得悲剧才叫真实的读者又怒而离去。 然后我又把她写“变”了,喜欢她但没弃书的读者也愤怒了…… 这毋庸置疑是很伤害成绩的。 期间无论部分读者怎么攻击,我都不曾解释一句。 我一直认为,作者和读者的沟通,应当尽可能地在小说里完成。 现在也只能说,这个坑我还没填完。所以留待来日吧。 但我之所以在“巨大错误”之前,加了一个“连载网文”的前缀,是因为我个人觉得,抛开这个前缀,单就写作本身,这段剧情是没有错的。 天府秘境镜花水月的伏笔,我埋了太久。甚至竹素瑶、竹碧琼这一对姐妹,就是为这个伏笔而生,只是在后来的角色接触之中,竹碧琼渐渐产生了更多的人物弧光,这是故事的自然演进。 我写到了这里,不可能把埋了这么久的伏笔放弃掉。 解释就到这儿。 在这一卷收尾的时候,我感受到一种空前的阻力。在这种阻力在以往也常发生,但现在读者基数更大了,它的力量也更大。 有许多读者试图影响我,用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