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心服口服 (第2/2页)
样。往日的朱由检是苍白而清瘦的。而现在,朱由检的肤色变得有些晒黑,又壮实了许多。 也只有朱由检,这几个月里他到底度过了怎样的生活。 “我现在已经退位禅让,不再是曾经大明的皇帝了。我现在的身份,是大宗伯。所以,这便是我履职以来的全部成果。请诸位……赏析吧!”朱由检说罢,拿出了手中的一本小册子这是目录,诸位可以尽情观赏。而这,是天下各处藩王此番奏上来的陈情表!” 大宗伯便是宗人府的最高长官,也就是帝国管理整个宗室的组织。后来职务其实已经转给了礼部负责。 朱慈烺在太上皇退位后将这个职位交给了朱由检,只是没人想到,朱由检竟然真的用心这大宗伯的工作了! 李邦华拿到了目录,只是一看便不由目光一亮。 刘宗周预感到了这恐怕是一个巨大的惊喜。 史可法等人不心态,亦是纷纷看了。 很快,楚王朱斐然的奏疏被率先拿了起来。 “臣朱斐然,奏请圣上革除宗藩之弊。臣等楚藩之地宗亲,皆愿停罢宗藩禄米……”楚王。 代王臣朱传齐,奏请吾皇停罢宗藩禄米以省国用……” 周王宗藩享皇恩百年,蔓延于此,已然为国家沉重负担。每年耗用粮米数百万石,而未能有益于国家。实让臣等于心难安。停罢禄米虽然为一时之痛,然则,若能以此换得为大明正常百姓之待遇,亦是与国有利,虽痛心一时而欢欣为之……朱恭枵敬上……” “宗藩也改革了!”黄道周明白了这一堆堆的奏章是意思,亦是明白了此番朱由检来这里的目的是! 他是在展示的成果! 而这几个月来,便是这一位太上皇解决了困扰大明财计二百七十六年的巨大负担——宗藩!要,后世谈论大明亡国,都说宗藩乃是一个重要不可绕开的原因。 不提宗室拥有的特权,就单说财政的压力便可以明白几分。
按照规制,亲王每年禄米一万石,郡王两千石,镇国将军一千石,辅国将军六百石。一开始朱元璋时代宗亲还少,国家财政健康,还算用的。到伴随着这个被严厉控制的宗室只能生孩子度日,到了万历二十三年的时候光是玉蝶上正式登记的人口就达到了十五万七千余人。到了崇祯年间的时候已经超过了二十万。 而这二十万人,却都需要国家财政供养。 这几乎是帝国官员十倍之数。 在嘉靖三十一年时,全国税粮收入2285万石,但要供养宗室各王府的就达到853万石。到了崇祯年间时,虽然几番压缩,又因为实在无粮可支,宗藩又因为缺乏禄米让两级分化格外严重。但是,压力依旧十分巨大。 而眼下,朱由检却跑遍半壁江山,将全国三十四个亲王之中的十九个全都劝慰上奏了这一回这一番奏疏! 这堪称是在场所有人见过最为舒心的奏疏了。 因为,这是宗室们奏请朝廷不再支付禄米给宗室奉养的奏疏! “此一番节流,想必一直到明年秋税入库,我大明的财计都能缓了吧?”朱由检笑呵呵地看着傅淑训。 所有目光落在了傅淑训的脸上。 傅淑训红光满面岂止!去岁一共支付宗室禄米六百七十九万石。这一番奏疏上来,按照奏请免俸的宗室计算,至少能节省五百万石!省了这笔空缺,足够腾挪到明年秋税入库了!” 能够挨到明年秋税入库,那便意味朱慈烺有一年的可以推行新政! 刘宗周呐呐无言,心里忽然间冒出一个念头:陛下难道是一早就算好了这个差? 有了宗藩开支的省却,朱慈烺就可以忍着推行新政带来的混乱带来朝政的不稳。等到明年秋税时,皇帝陛下便已经可以预见稳固下来新政的推行,让源源不断增多的税收推进新军与教育这两个经费黑洞的发展! 一念于此,刘宗周唯有十足的震惊。 这实在是超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朱慈烺感激地看着朱由检。望着那一番晒黑的肤色,朱慈烺朱由检这几个月来的艰辛。 而朱由检呢,更是十分傲然。 心底里,一样也是为这一位继承人感觉到骄傲。 虽然看起来朱由检雷厉风行将这一番宗室改革推进得十分顺利。但其实这也是朱慈烺此前功夫的基础上所为。 朱慈烺当年下江南时便在武汉击破了张献忠的造反,收复了楚王府。 故而,这一回新楚王朱斐然对于朱慈烺的宗藩改革就十分顺利。事实上,宗室们对于现在的制度也是十分不满。 高层们虽然锦衣玉食,但因为政治敏感而不能够参加政治活动,但凡一点行差踏错都要被皇帝猜忌从而没有好结果。 历史上原来的周王朱恭枵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李自成杀时他耗尽私财鼓舞城内勇士守城。到最后,开封城破以后,朱恭枵却被朱由检处分。 至于底层宗室,那就更加不满了。 因为宗室的身份,他们无法正常工作。又有许多人每日靠着这点铁杆庄稼过活,结果等到朝廷年景不好财政乏力的时候就要吃糠咽菜,甚至活都活不下去。纵然有一些禄米发下来,亦是要遭受贪腐之害,可以说实在是害人不浅。 朱慈烺这一番宗藩改革打破的是他们的铁饭碗,但却是让他们能够赢得整个世界。 同样,如朱斐然,这一回虽然失去的是锦衣玉食乃至于楚王的上万公顷良田都要被均分给其余湖广宗室。但实际上,朱斐然却获得了与恒信商行一起参与商界拓展的机会。而不再会被皇帝所忌惮。 对于更多宗室而言,虽然没了铁杆庄稼,却有了真正如帝国正常百姓一样生活的机会。 有了朱慈烺这几年在湖广、河南以及山西打下的基础。这一回朱由检拿到这一番全国各地宗室的奏疏,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臣……心服口服。”刘宗周落座,躬身一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