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皇帝的龙旗迎风飘扬 (第2/2页)
重就俨然恶龙伤了翅膀无法翱翔。 现在,他们闯入了重围,做着英勇的最后突刺,绝望而惨烈。 四轮排枪齐射过后,飞熊团失去了再进寸步的机会。一根根刺刀被柠上了枪管,顺军的士兵如洪水一样,猛地扑了上来。 …… “飞熊团的挣扎,就此结束了。”李岩神采淡淡:“该我们去终结这大明朝廷了!” 他的身后,万余大顺士兵扛着御林军的旗帜,展示着身份。 他们拖着巨大的队伍,在东马庄变阵,一路列队,进入了战场上所有人的视野。 刘宗敏不甘心地看着刘振领着骑兵营依旧还在挣扎,嘴上说着骂骂咧咧的话,心中却道:“这一战,稳了。” 李自成猛地击掌,左右都是阿谀奉承的文武官员。 傅青主死死地盯着李自成身边那些熟悉的身影,一个巨大的疑惑藏着让他怦然心动的奥秘。 …… 位于战场上的大明行在,所有的目光都汇聚到了倪元璐的身上。 “前后夹击,这一手真厉害。这顺贼,果然是我大明心腹之患!”倪元璐苦笑着。 高名衡格外不耐:“眼前不是议论的时候了,眼下,如何抵挡后路的李岩?早知道……” “没有早知道!只有……抗争,坚持与奋战。”傅淑训沉声着道:“这是圣上的话。” “圣上……”倪元璐欲言又止,看向了一个面色有些发白的,一身戎装的武将:“襄城伯,率领你部,守住后路!” “我部……?”襄城伯李国桢脑袋发昏,这么重要的事情,他心中没底啊! “这是军令!”倪元璐面色不耐,目光隐隐落在左右执法队上。 李国桢再是不识趣也感受到了气氛,哆哆嗦嗦地应了下来。 何止李国桢心中发慌,见此的倪元璐如何不知道京营战力堪忧?他又看向李定国道:“你率领行在卫队,跟随李国桢一体进发!” “是!”李定国轻声领命。 这时,一员行在官员惊呼道:“行在卫队都去了,那我们的安危怎么办?” “若行在卫队此刻还不去,那往后我大明就再无安危可谈了!”高名衡厉声呵斥。
望着李定国年轻的面庞,高名衡轻声道:“李军师,此战,拜托了!” “末将,会战自最后一人。”李定国躬身道:“包括我。” 数百卫队并着六千京营兵走上了后路的战场。 李岩率领着大顺御林军一步步上前,很快就见到了御林军的旗帜,大笑道:“官军黔驴技穷矣!要京营来战,那不是送死吗?” 说罢,李年等将官纷纷大笑:“这才是我们熟悉的明军啊!” 说完,李年指着对面的战阵。那里,稀稀落落的有数十披着京营甲胄的士兵跑了。 “让官军再度熟悉一下,他们一直以来习以为常的失败吧!”李岩一脸傲然:“全军出击!” …… “全都斩了!”李定国坚定地说着。 李国桢眨巴眨巴嘴,吞了吞唾沫:“小心哗变啊,毕竟,我军信心,委实不足……” “敢乱军阵者,都格杀勿论!”李定国说完,将约莫八百人的行在卫队分出三百人作执法队,随机亲率五百人压阵上前。 两军缓缓接阵了。 让李国桢绝望的事情发生了,他惊呼出声:“贼军怎么竟然有这么多枪炮!” “开火!”这是来自敌军的声音。 轰轰轰…… 数千杆鸟铳依次射击,一轮齐射后。 李定国的心猛地下沉。 “跑啊!” “要输了……” “快跑啊!” …… 京营兵开始了溃退,三百军法队一路砍杀,却止不住这样的溃退。 李定国高声大呼道:“不要跑啊,我们会赢的!” 李国桢走到他的身前,道:“必须给一个理由,鼓舞我们,告诉我们还有胜利的希望。如此,京营能撑住一个时辰。但眼下,还有吗?” 飞熊团已经沦陷,第一团直面十倍强敌,骑兵营陷入泥潭,全军四面重围之下。似乎……只能说没有希望了。 猛然间,李定国想到了什么,高声道:“有!” …… 顺军的西南方里,李自成看着李茂春等迫不及待要上前收割战功的将领,大笑道:“该我们全军压上去了。此战的胜利必将属于我们!” “当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今日,吾皇也要在这获鹿镇,得今日天下之鹿了。微臣,谨祝贺吾皇威武……”牛金星一脸笑容。 “吾皇威武……” “吾皇威武……” …… 李茂春嘴巴干涩,一片激动。身边数千的将士除了告病的徐德义所部都在此齐全。他眼光不错,看出了战局已经全面倒向顺军,心中惊喜难言。 “李茂春,你领你部可以上了。”李自成。 李茂春顿时高声应下,率兵出发。 他已然开始幻想起了自己未来的美好生活。这一战,俨然已经必胜了。飞熊团挣扎不出埋伏后的重围,京营不堪战,抵不住李岩的攻势。到时候,行在易手,朱慈烺被李岩抓住,明国的皇家近卫军团军心涣散,全军动摇。 结局,仿佛就这么注定了。 “而我,就可以做那封侯拜相的从龙之臣了呢!”李茂春格外高兴:“要是抓住了那朱慈烺,那更是惊天大功啊,哈哈,朱慈烺……等本将来抓你!哈哈哈……” 李茂春笑声忽然间戛然而止,胯下战马猛地人立起来,李茂春立刻被掀翻在地。 随后,一连百余道惊雷猛地发出。李茂春急忙爬起来,顿时见到天空之中一个黑点越来越大,变大的速度极快,转瞬盖过了他的脸。 嘭…… 李自成眼睁睁看着李茂春的脑袋如同一颗西瓜一样,被砸烂,露出四分五裂的脑浆与鲜血。 凤凰山山顶上,属于大明皇帝的龙旗高高立起,迎风飘扬。 朱慈烺打了个喷嚏,心道:“好像谁念叨我呢。” 他的身后,百余门火炮炮口硝烟袅袅升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