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说曹cao,曹cao到 (第3/3页)
“唔” 他又沉吟片刻后说道:“那些土地、房屋等固定财产就由当地官府拍卖,现金则用于地方财政,给当地官府批示一下,此次抓获罪犯多的地方或者办案比较辛苦的官吏,都纳入绩效考核,这笔钱就当发奖金了。” 这么做可能也会造成不少地方中饱私囊,如即便没有参与办案,也被纳入到奖赏范围。但这种事情是难免的,不能直接取消寒了那么多认真办案的差役们的心,所以该有的奖赏还是要有。 何况这笔钱奖励给他们,最后也终究会流向市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也总比被那些黑恶势力攥在手中,不断勒索、欺压当地百姓,鱼rou乡里积累财富强得多。 “那就这么办吧。” 众人见他这么处置,也没什么异议。 “对了,眼看又要纳秋税,两浙路那边昨天又发了公文过来,那边的地主士绅还在闹。” 晏殊忽然想起一件事,这事大家都快忘了。 因为地主士绅们居然没有采取暴力手段,就是招摇过市表达抗议。 而且闹事时间还很固定,只是要纳夏税和秋税的时候才会闹大,平时居然动静很一般,所以大家竟然都快忘了这事。 范仲淹看向赵骏,笑着说道:“汉龙,看来你也有预估错误的时候,当初你放任那些人不管,是希望他们把事情闹大,你好有借口弄死他们,结果他们居然不给伱口实。” “我觉得不是预估错误,而是刚好撞到了扫黑除恶这个枪口上。” 赵骏挠挠头道:“我要是那帮地主,看到朝廷四处在抓黑恶势力,估计也得犯愁。要是这个时候把事情闹大,朝廷顺势把他们也宰了,那不是白给了吗?” “也对,这些地主可不像那些黑恶势力,一个个都是耕读传家,而且有不少当官的亲戚,他们可比那些黑恶势力更容易得到朝廷的风向变动。” 王曾也比较赞同这个说法。 “那这事怎么办?” 吕夷简说道:“这帮人只抗议,又不闹事,没什么好借口处理,总不能因为这点事把人杀了吧。” “额” 赵骏一时也犯难。 现在僵持住了。 地主那边不愿意接受朝廷的方案。 朝廷放任他们,他们却又自己没有把事情闹大,控制在了一个范围内,让朝廷也没什么借口弄死他们。 两边就这样处于对峙阶段。 唯一的好消息是朝廷强制要纳税,地主们胳膊拧不过大腿,该交的税不敢不交,以免让朝廷得到口实。 可该抗议还是继续抗议,主打的就是一个税照交,议照抗的一个局面。 其实要是抗议没什么影响也就算了,但每次抗议都弄得街市鸡飞狗跳,这样下去也不是个事啊。 赵骏想了想,忽然问道:“出海的船只有消息了吗?” “还没呢。” 旁边李迪说道:“江浙路一直在关注这件事情,星岛和对马岛我大宋的海军基地也一直没有传回来远洋船队的消息。” “快两年了,正常来说,如果只是从江浙去南美打个来回的话,两万多公里,哪怕每天只航行个二百公里,最多半年的时间应该也就差不多了。” 赵骏沉吟着说道:“即便他们需要带的东西很多,或者要等一些季节才能收获当地的作物,但不应该去那么久啊。” “可能是遇到了什么事情。” 宋绶道:“也许是风暴,也许是结冰,也许是当地碰到了敌人,谁又说得准呢?” “唉。” 赵骏摇摇头。 船队其实是去年年初出发的,前面处理将门勋贵的时候,是寄希望于让他们也参与其中,所以积极筹备。 没想到勋贵们不识趣,最后闹到死了那么多人的地步。 现在从去年年初到现在,已经一年零八个月,差不多快两年了,虽然第一次花了四年多,但有了经验之后应该更快了才是,这船队是乌龟在爬吗? 不过就在赵骏感叹于船队速度慢的时候,外面忽然进来一名吏员,说道:“报,两浙路急文。” “哦?出什么事了?” 众人顿时看过去,难道是两浙路的地主们把事情闹得更大了? 吏员道:“远洋船队回来了。” “哦,到哪了?” “已经到对马岛,不日就将返航至通州。” “好!” 刹那间。 赵骏原本提着的心顿时放了下来。 他扭过头看向众人,笑着说道:“说曹cao曹cao到,看来,两浙路的地主们有事做了。” 除了可以忽悠他们下海或者经商以外,还可以把他们手下的人掏空。 船队回来带来了橡胶,橡胶种植需要生长周期,可出发前赵骏叮嘱过,让船队带一批成品橡胶回来。 这样就能先行建造一批蒸汽机,然后开始修铁路。 修铁路和大基建要人。 等地主们手底下的人都被官府抢光之后,恐怕就已经不止是闹着反抗摊丁入亩,而是看着无人耕作的土地,欲哭无泪了。 到了那个时候,卖不卖地,就已经不是他们说了算,而是朝廷说了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