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 没有尚武精神,大宋就该亡!  (第1/2页)
    赵祯凌晨去了一趟赵骏那又知道了一些新东西之后,早上就去了垂拱殿议政。    北宋有常朝制度,就是文武百官在文德殿开个早朝。但因为常朝只是象征性的仪式,所以渐渐被废掉。    真正的朝议是在垂拱殿,除特定一些官员外,百官们也并非常来,只有自己衙门有重要公务上报的时候才会过来一趟向皇帝以及三相两参禀报国家大事。    除此之外临时遇到事情,也可以紧急请求入宫,然后在内殿向皇帝禀报。    要是以往赵祯早朝肯定会认真听下面各枢密院、盐铁、户部、度支等三司、各内阁学士的学士院诸多大学士,还有银台司、通进司、发敕司、三班院及九寺六监等大小官员汇报公务。    但今天心思却全然不在国家大事上,一门心思想去后苑听历史。赵骏显然在这个时候已经勾中了赵祯的心,纵使全国事务,亦不如赵骏的几句谶言。    “官家,官家?”    下方有人喊他。    赵祯回过神来,看到下面是天章阁待制、吏部员外郎兼权知开封府的范仲淹。    范仲淹的吏部员外郎是个寄禄官没有实权,他真正的实权官是权知开封府,也就是代掌开封府的意思,相当于开封府尹。    赵祯想到范仲淹在赵骏嘴里好像是个名留青史的大好官,便打起精神来问道:“范君有何事?”    “刚才向官家陈疏了数条整顿开封府吏治的建言,为何官家一言不发啊?”    今年四十七岁的范仲淹看着赵祯,语气有些质问。    仁宗朝的臣子,总是那么大胆。    赵祯看了眼吕夷简,吕夷简则是板着张脸没有说话,他跟范仲淹之间的矛盾满朝皆知,本身就没什么好发言的。    见吕夷简老神在在,赵祯就说道:“一切皆依范君便是了。”    “谢官家。”    范仲淹瞅了眼吕夷简就来气,不过想着家中《百官图》马上就要绘制全了,就奏事完后便退下。    接着又是其余官员依次奏事,赵祯都按照往常国事处理,增加效率。    一直到上午巳时末才散朝,急急忙忙往后苑去。    本来三相三参每天要忙全国公务,帮助皇帝处理政事,但现在全都把事情推给副手去干,天天跟着皇帝往后苑跑。    晏殊作为御史中丞也是御史台的监察长官,负责弹劾满朝官员,结果也是天天不干正事来送饭。    在进门之前,赵祯拦住晏殊,对他说道:“晏公,赵骏不是喜欢说大宋笑话吗?不妨让他去说,朕倒要看看,他还能说些什么来。”    晏殊一头雾水道:“官家,赵骏的笑话冒犯天颜,污了圣上耳朵,有什么好听的。”    赵祯就说道:“若是能多听些笑话,也能知道里面的内由。譬如他说些之后会发生的事情,我们若是不知道,又该如何作答呢?”    “嗯。”    晏殊想了想,点点头道:“还是官家聪颖。”    当下晏殊带着餐盘进去。    餐盘里是一碗荞麦粥和两个馒头。    听到开门声,原本躺在床上一直胡思乱想的赵骏又噌一下起来了,说道:“老村长!”    “在呢。”    晏殊这次将自己的音调换成了更加生硬的西南官话。    之前赵骏说漏过嘴,问他身上的是不是彝族服饰,彝族在古代称夷族,属于同音,所以晏殊就知道了他是要去后世的夷族村庄支教。    就连荞麦粥都是特意换的夷族主食。    他把托盘放在旁边桌上,将碗和馒头递过去,赵骏接到手里,有点纳闷道:“老村长,听说咱们这边的主食是土豆,怎么天天吃馒头?”    土豆是啥?    晏殊又给整不会了,咳嗽一声,只好使出百试百灵的绝技,说道:“外面下雨。”    “土豆潮湿发芽了吗?”    “是的。”    “哦,那太可惜了,不过老村长您也不用太担心,既然是天灾,咱们可以向组织上汇报一下村里的困难,咱们不是有爱心计划和扶贫政策吗?肯定会给村里补贴的。”    赵骏自信满满,新时代的泱泱大国不仅实力已经跃居全球第二,扶贫攻坚计划也如火如荼地展开很多年了。    不仅国家在努力发展山村教育,在脱贫致富这件大事上,国家没有含糊过。    “赵老师。”    “诶,您叫我小赵就行,对了,还不知道村长怎么称呼?”    “拉日木子。”    晏殊还是做过功课的,昨天晚上他就回去查了查夷族姓名,自己给自己取了一個。    “那我以后叫您拉日叔。”    赵骏边吃边和他拉起了家常:“叔,您知道现在几点钟了吗?”    他是昨天来的,来时因为眼瞎惊慌,忘了问时间。    晏殊哪知道现在几点钟,憋了一会儿,只好回答道:“不知道。”    “您不知道?”    赵骏惊讶道:“家里难道没有表吗?”    “没电了。”    晏殊想起了赵骏说那个叫手机的玩意儿没电,也套用了过来。    “没电池了啊。”    赵骏就抬起自己的手道:“我这儿有表,您帮我看看。”    晏殊凑了过去,看到他手腕上确实戴了个东西,上面有三个指针,分别指向不同的数字。    还好那些数字他都认识,是大食数字,也就是阿拉伯数字,问题是他看不懂啊。    犹豫了一下,他说道:“那根最短的指向四,最细最快的指在七与八之间,最长的指向二。”    “四点二十吗?”    赵骏有些纳闷道:“拉日叔,您看不懂手表?”    晏殊回头望了眼赵祯等人,只好无奈说道:“村里穷,买不起手表。”    “好吧。”    赵骏一想也是。    很多人以为泱泱中华,已经彻底解决了贫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