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贾诩之策 (第2/2页)
蛮兵犹如土匪,收人钱财替人消灾。虽有道上的规矩,但也反复无常! 上次遣蒋干说服孟获投降,未能成功,只能说明孟获并未遭受挫折,尚在与荆州的蜜月期,所以才不为所动。 但只要樊城粮食断绝,二十万南蛮兵必然心生怨愤!到那个时候,我再以重利诱惑之,必能使他们反戈投降,为我所用! 而东线合肥之兵,只要周瑜与孙权之间产生裂隙,彼此不再信任,失去了周瑜支援的柴桑孙权,绝难抵挡得住张辽的攻击! 所有的这一切,关键的一环,便是陈群的江东之行! 可是…… 若按照行程计算,昨日陈群便应该回来了。 莫非已经出了事? 难道是周瑜窥破了计谋,将陈群押送到柴桑去陈说明白,消除误会去了? 若如此,非但丞相的计谋难以实现,恐怕陈群也九死一生,难以回还了! 如何定计兴兵,还是要着落在他们五大谋士的身上!第一次南下,五大谋士妙计迭出,却被诸葛闻德频频化解,反为所用。搞得丞相六十余万兵马滞留在樊城,损兵折将,还差点因此被马超趁机打下许昌! 丞相表面不说,但多少已经流露出了对五人能力的质疑。若这次出征,依旧无所建树,不能在对峙诸葛闻德战阵中扳回一局的话。不用丞相逐客,他们五人也得引咎辞职,无颜再回许昌了! 诸葛闻德! 贾诩缓缓的走到桌边,低头看着桌上的四个字。 纵然卧龙凤雏,他也有所不惧! 他虽无卧龙凤雏的响亮名头,但阳谋不足,阴谋补之,阴阳互克,难分高下。通过诸葛亮被崔州平、石广元好友出卖利用一事,贾诩已经看破了诸葛亮身上的弱点,若荆州方面是诸葛亮主政,他有六成的把握赢下来。 可是诸葛闻德…… 贾诩看到这四个字,脑仁都疼! 似乎此人犹如天外来客,无人知其脾气、秉性。更难猜他的喜好、所学领域。
唯一的资料就是此人曾在襄阳办学,却被蔡瑁给一把火烧了! 但此人谋划之高,却又滴水不漏,计无不周!算无遗策,狠辣凌厉。 似乎此人阳谋可直入九重,宏大巍峨,令人陌拜。阴谋又遁入九幽,冷厉至毒,闻之胆丧。 杀曹冲,杀马腾…… 事事与诸葛闻德无关,却又事事皆出自诸葛闻德之手。 事事他并未动手,却又事事皆是他巧用他人! 他冥思苦想数月,始终不知道杀曹冲和马腾的人到底是谁。 但他有一种直觉,那个被诸葛闻德利用行凶之人,必在许昌。 “唉!” 贾诩轻轻叹息,觉得疲累,正要吹灯上床休息,忽听门外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而尽的传来。 “主人,陈御史来了!” 仆从的声音,带着急促的喘息声,可见来的匆忙。 陈群? 贾诩猛然站起,瞬间睡意全无。 “快让他进来!” 贾诩还没来得及过去开门,屋门已经被人推了开来。 “文和!” “差点不能与你相见!” 陈群推门而入,踉跄着跑到贾诩身边,握住贾诩的手臂,颤声说道,甚至带着几分哭腔。 “长文,你如何这幅模样?又如何到了我这里?” 贾诩看到陈群狼狈不堪,头发湿漉漉的,衣服破败不堪,一只脚穿着鞋子,另一只脚却赤着脚丫,与叫饭花子相差无几。 “果如文和所言,那周瑜和诸葛闻德,都要在我身上做文章!” 陈群摇了摇头,苦恼的叹息说道。 当日曹cao令陈群为使者,前往鄱阳湖见周瑜,施展他挑拨离间之计。 陈群欣然领命,信心满满。在他看来这一趟只要去了,便是成功。因为成败的关键不是说能否游说周瑜反水,攻打荆州。而是营造一个周瑜背着孙权,和曹丞相私下勾连的假象! 只要孙权和周瑜尔虞我诈,开始互不信任,那江东的坍塌之期就不远了! 将相不和,国之大忌! 但临行之时,贾诩却单独约见陈群,告诉他:“长文此行,恐怕有性命之忧!” 当时陈群便大惑不解,甚至以为贾诩是妒忌自己此行要立大功,所以出言恫吓:“两国相争,不斩来使。我此去不过是宣扬丞相的教化而已。有何危险之处?” 贾诩当时不过是摇头叹息,再也没说一句话。 “文和,怎知我此行会有危险?” 陈群随贾诩坐下,手下侍从送上两碗热腾腾的参汤,又将一身干净整洁的衣服送到。但陈群无暇更换衣服,反而将两碗参汤一口气灌了下去。 腹中的寒气被驱离之后,陈群惊魂甫定,这才抬起头来,看着贾诩,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道。 “此事有何难理解的?” 贾诩慢慢的站了起来。 “众人皆知周瑜气量狭小,不能容物。但我观之,并非如此。” “江东三军,英才辈出,皆在周瑜的领导之下,若他真的气量狭小,江东水军岂能如此强大?” “他所以得了个气量狭小的恶名,只是因为他看不得大才之人投奔别处,恨不得将所有人才皆招揽到江东。若不能为我所用,则必要除之。” 陈群听到这里,脱口说道:“如此说来,岂不是与丞相那‘宁我负天下人,不可让天下人负我’类似?” 两人交情莫逆,彼此不疑。何况夜深人静,又是在私府里,所以说话并无顾忌。 贾诩摆手说道:“周瑜可负荆州、负丞相,独不负江东!” 陈群好奇的问道:“然则你又如何知道,周瑜要害我?” 贾诩淡淡一笑:“周瑜之智,在你我之上,丞相的想法太过于天真。此计连你我都瞒不过,又如何能瞒得过他?” “若我所料不差,你去江东,周瑜盛情款待,还答应了你平分荆州的建议。不过所提条件,也必然苛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