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一章 讲故事 (第1/2页)
何暮看了孟奇一眼,闷闷道:“苏先生,你嫌我还不够难过吗而且你看了也不明白。” 他说话的同时,将右手从身后伸出,拾起了地上的木剑,眉头微皱,对自己今日怎么总是输给五师兄异常不解,耿耿于怀,以至憋闷难消。 “第一次,我使一招沧海千帆,五师兄应对孤帆远影,在我变招为碧海青空时,他接海上明月,打中了我的手背,他以前没这么高明变招的”何暮自话自说地舞着剑,描述着今日的比武。 他并非重视孟奇的意见,仅仅是抒发内心的耿耿于怀,复盘战斗,找出问题,争取明日取胜,不让馆主师父失望。 孟奇将“天问”卷成筒,轻轻敲击着掌心,等到何暮练完,呵呵笑道:“听说什么武馆大比将近,你五师兄找高手指点一下很正常嘛,不能总拿老眼光看他。” “对啊”何暮恍然道,“五师兄父亲是行商,颇有钱财,必定是请了高手指点” 说着说着,他头颅低下,神情沮丧,自己父母每日cao劳,也仅仅是供养得起自己在武馆练武,再无余财,拿什么请高手指点而且若不是何馆主束脩收得少,自己根本没这个机会 所以,他很感激何馆主,不想他失望,也很想早点出人头地,自食其力,不让父母总是如此劳累。 这次的武馆大比是个机会,但自己看不到一点希望 孟奇带着揶揄的笑容道:“你可以向我求教啊,我可是高手,真的是高手” 何暮没精打采地抬头看了孟奇一眼,只见他宽袍大袖,文质彬彬,有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感觉,苦笑道:“苏先生,别打趣我了。” 平日里所见,苏先生很少出门,是少有的守得住浮躁的读书人,做事不疾不徐,虽然闲散,却又异常刻苦,若有文字上的问题向他请教,总是没什么架子,笑容灿烂,随和有趣,而且喜好美食,常常穿行于大街小巷,生活状态总让自己想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 但自己遇到的不是学问上的疑难,而是武功,看苏先生年纪也不算大的样子,纵使儒门有六艺,亦顶多刚入门。 “你可以试试沧海千帆后接海上明月。”孟奇笑眯眯地说道。 何暮更加无奈:“苏先生,这怎么接” 果然是没什么武功底子的书呆子,“沧海千帆”是向前横挥中上下抖动衍化帆影的招式,“海上明月”却从高击下,这怎么接 “有什么不能接的你横挥时衍化的最后一帆可以更高更大,遮天蔽日,于是月破帆影,照入沧海。”孟奇用一种化的方式来描述两招之间的衔接。 “更高更大遮天蔽日月破帆影”何暮书读得少,有点理解困难,不过孟奇的形容很是生动,他总算把握到了关键之处,木剑挥出,千帆竞逐,帆影越来越大,渐渐遮蔽青空,继而月出中天,明净清冷,光华洒落。 “这,这真得能接可,可是沧海千帆怎么能这么改何师父会打手心的”何馆主要求弟子一招一式皆合规范,没得有任何差错,所以何暮一时有些接受不了。 孟奇微笑道:“为什么不能接从故事的角度讲,这样完全合理啊。” “故,故事”何暮目瞪口呆地看着孟奇,剑法与故事有什么关系 孟奇看了看四周,见没有旁人,于是笑容促狭地道:“在我看来,剑法与故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你看,沧海千帆讲述的就是沧海无垠,帆影重重的故事,若帆影越来越大,自然可以连接到青空,连接到明月,不用拘泥于原本的故事结构。” “这,这怎么能一样”何暮从未听过这种理论,接受不能。 孟奇背负双手,似笑非笑地道:“用剑法与人比试,很多时候不就是在给对方讲一个故事吗有开头,有过程,有变化,有陷阱,有转折,有,有结尾” “用剑法讲故事的人分成两类,一种极力避免对方猜到后续情节,因为从故事角度讲,这样就失去了吸引力,于剑法比试的角度而言,则意味着失败,另外一种是故意讲述一个近乎真实的故事,让对手完全相信,然后于关键处反转,震惊四座,收尾,这是欺骗,这是陷阱,是讲故事的重要技巧,亦是用剑的重要思路。” “额,其实还有一种人,他不设陷阱,后续情节人人皆能猜到,但对手却只能顺着他的剑法走,难以跳出,难以摆脱,此乃剑法之化境。” 看着何暮一脸茫然惊讶的表情,孟奇嘿了一声:“所以,我觉得讲故事的技巧可以用在剑法比试上。” “苏先生,你不要异想天开了”何暮半天回神,有气无力地道。 孟奇笑吟吟道:“试试何妨明日就给你五师兄讲一个沧海千帆后海上明月的故事,一个与正常发展不同的故事,一个让人猜不到后续变化的故事。” 说完,他丢下何暮,施施然走回自身院子。 何暮站在原地呆呆出神,良久之后挥出木剑,却是千帆竞逐,帆影蔽空,明月高照的故事。 虽然他觉得苏先生的剑法故事论没有道理,但习剑几年,对招式变化还是有自己的少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