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95 拉仇恨 (第1/2页)
杨双智把目光投向一旁的袁炜,一向高傲的袁炜,轻轻地点了点头,那张高傲的脸上,竟然还带着一丝讨好的笑容。【】 这个袁炜肯定是景王的人,一直对杨双智留心的虞进心中马上有了结论。 袁炜的高傲和狂妄,在大明那是人尽皆知,现在竟出现在这样的诗会,还对一个名不经传的杨双智讨好,明显是一早就投靠了景王。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嘉靖沉迷炼丹和长生,但是裕王对这一套明显不感兴趣,身处高位的袁炜自然要为自己的前途担忧,只要有人一牵线,袁炜和景王马上就一拍即合。 大力赞助诗会的景王,虽说尽可能避免在诗会打上自己的印记,但他的影响力却又无处不在。 袁炜点点头说:“不错,这首诗立意新颖,语境优美带着淡淡的凄怆,特别后两句的转折跌伏,让人回韵悠长,是难得的佳作。” “谢大人赞赏,学生受教了。”洪伟闻言大喜,连忙向袁炜致谢。 有这么一句评语,也算是小出风头,在这么多人算是成功露脸。 洪伟带了头,在场的也纷纷拿出自己的诗,请求批评批点,国子监一名江西籍学生一首湘江绿引起不少人喝彩:才名少与斗山齐,三考中书日已西。回首湘江春草绿,鹧鸪啼罢子规啼。 然后也很像“仆夫不识路,踌躇路傍久。寒风吹衣襟,落日照马首”写实的诗句,也有像“叠嶂玲珑竦石空,谁开兰若碧云中。僧闲夜夜燃灯坐,遥见青山一滴红”一类写景的诗句,一众才子那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你吹我捧,一时好不热闹。 虞进一边品着美酒,一边吃着用炭火保温的菜。 酒醇香度数又不高。那菜也是出自名厨之手,别人为出风头争得头崩血流,而虞进却是吃得满嘴流油。 你们想出风头,那是你们的事。哥就不搅和了。 “虞兄,这么好的机会,怎么不见你的佳作?杨某可是一直在等着呢。”杨双智敬酒经过虞进的位置时,面带笑容地说。 杨双智一早就留意虞进,虞进参加诗会后。一直显得很低调,总是喜欢在不起眼的角落扮着不重要的角色。 别人来,是带着一颗上进的心;而这位小校书倒好,他来,带了一个吃货的胃。 总是这么出人意料。 虞进早就猜到杨双智会问这个问题,闻言凑在杨双智耳边说:“不瞒杨兄,其实也不是说没有,只是水准不高,和前面作的差得太远,所以,还是不献丑了。” “哈哈。明白,明白,虞兄,请自便。”杨双智没想到虞进这般直白,闻言哈哈一笑,也没有再为难虞进。 像虞进这种情况不少见,为了维护自己的名声,没有把握的事不再轻易尝试,有时候,一动不如一静。 虽说也引人诟病。但至少那名气还在。 进入品酒这个环节,是一众才子最好展示舞台,有心人把自己一早就写好、或是从别处得来的诗句和众人分享,一时间佳作频现。那负责把好诗分享给外面围观人的小厮,不断跑出跑进,第一时间把好的诗传到外面。 喝采声、欢呼声、赞叹声不绝于耳,为了名气,在场的人都使出浑身解数。 虞进拿过一壶酒,自斟自饮。一点也不为所动。 这时气氛已经变得很热烈,坐在虞进对面的袁成峰先是挑衅地看了虞进一眼,然后站起来对四周拱拱说:“袁某近日无意中得到一首拙作,还请在座诸位多多指正。” “原来是袁公子,快,快,看看袁兄最近又有什么佳作。” “对,要是做得不好,我等可不依。” “就是,袁公子可是我北方大才子,要是袁公子不出手,这品酒总觉少了一些什么。” 人群中有几个认识袁成峰的人,一个个都在恭维着这位袁成峰,他们知道,袁成峰不仅有几分才学,更有一个当大学士的叔父。 要是把这位“爷”给哄好了,说不定他一高兴,就跟他们分享一些科举的内幕或情报,那就shuangsi了。 在一片叫好声中,袁成峰沉吟了一下,然后一脸自信地读出自己的诗: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几家夫妇同罗帐,几个飘零在外头?” 袁成峰话音一落,全场一下子静了下来,就是虞进也停下了挟菜的筷子,心里暗想:这诗做得不错啊。 “好,好诗。” “袁大才子就是袁大才子,好一个月儿弯弯照九州,光是这一句,就值一个满堂红。” “好,实在是太好了,只是听到这首诗,就不枉此行。” “袁公子果然大才,果然是闻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