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白门楼演义_第三十回 一马可换五青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回 一马可换五青壮 (第2/2页)

有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才是谋略的最高境界。

    没过多久,睦固就醉得人事不省,被张燕的亲兵扶去休息。但张燕回去之后,却怎么也睡不着。思来想去,觉得吕布这么做,目的可能有两个:一则的确是心怀苍生、悲天悯人,希望少一些杀戮。二则莫非希望自己将来投靠他?对呀,吕布谈的第三个条件,就是将来如果时机成熟,希望自己率黑山军投靠大汉。大汉是谁?莫非指的就是吕布自己?真是这样的话,那就要看你吕布有没有这个实力了,如果有,到时我张燕投靠你也不是不能考虑。张燕满脑子胡思乱想,终于昏昏沉沉沉沉睡去。

    吕布回到营寨,即刻吩咐陈宫准备一番,第二天上山与张燕商谈以粮草换青壮的具体事宜。当然,事先交代了谈判的上限和底线。

    关于先以马换粮、再以粮换兵的可行性,吕布心中早已算过明细账。

    首先,有必要研究一下战马的价格。

    史料中没有对汉末战马价格的详细记载。《汉书·食货志》中,有关于秦朝覆灭、汉朝兴起时,全国通货膨胀严重的一句话:“汉兴……米至石万钱,马至匹百金。”又说“黄金重一斤,直钱万。”折算起来,就是当时物价,1石米值10000钱,匹马值100斤黄金,也就是说,1匹马值100石米。请注意,这里说的马,显然是指普通马匹,而不是指战马,那么,战马的价格至少是普通马匹的2至5倍。由此推断,即1匹战马,能换米200至500石。

    另外,据网上有关梳理的史料显示,汉末的战马价格,大致为每匹2万至10万钱;粱米(优良小米)大致为每石400钱,粟米(小米)大致为每石220钱。由此推断,即1匹战马,能换好米50至250石,能换差米90至450石。

    根据以上数据,折中一下计算,战马平均价格为每匹6万钱,粮草平均价格为每石300钱。也就是说,1匹战马,能换粮草200石。

    还有一种更简单的算法。一匹成年战马,小型马种通常体重在600斤左右,大型马种可达2000多斤。从后世的猪粮比就能知道,当猪粮比价分别低于5、处于5、低于6时,有关部门就会发布生猪价格过度下跌一级、二级和三级预警。简单来说,就是用1斤马rou换5斤粮食,这已经是低得不能再低的价格了。1匹普通马,宰了它当rou吃,也能换粮草3600斤至12000斤粮食,也就是120石至400石粮食。那么,1匹战马,能换粮草240石至800石。

    总而言之,1匹战马换粮草200石,这已经是最保守的估算了。

    战马的价格确定之后,就好办了。之前,我们在第十九回中已经说过,每人每月要吃掉1.5石粮食,一年下来就是18石。1匹战马换取的粮草,至少相当于10个人(实际上是11个人,为了好算,约等于10)一年的口粮。

    根据这一世吕布的记忆,战马与粮草的换算,差不多也是这个情况。1匹战马换取的粮草,相当于10至20人一年的口粮。至于,最后战马到底能卖多少钱一匹,那就要看商业头脑了。反正袁绍他丫有的是钱有的是粮,能多赚一点是一点呗。

    其次,有必要琢磨一下,多少石粮草换多少青壮,这也是陈宫谈判的重点。最后陈宫不辱使命,最终达成协议:吕布每卖得10个人一年的粮草,即180石,则张燕给吕布提供5名青壮。当然,马匹的押运及售卖,由吕布负责;换回的粮草搬运,由张燕负责,吕布提供精兵保驾护航,粮草运达太行山后,除去路上损耗,吕布得三成,张燕得七成。说实话,这个谈判结果,看上去,对吕布来说有点吃亏。但没有关系,古人不是曾经云过吗?“吃亏是福。”不久的将来,整个黑山军都会是吕布的,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一言以蔽之,就是:抢一匹马,换五个兵。流血打仗担风险的事,我吕布来干;流汗出力但安全的活,你张燕来干。各尽所长,相得益彰。得的好处,一人一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