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037:失误了,但不慌  (第1/2页)
    台上灯光一变,数十道白光直射舞台顶部,宛如“恒星照耀”。    秦深身处当中,给人一种王者风范。    而安静的演播厅,掌声接二连三的响起,直至如雷贯耳。    比较奇怪的是,并没有多少人发出激动的尖叫与欢呼。    嘻哈、说唱在国内属于小众曲种,大都火的是演唱者,而非歌曲。    就拿鹿坤等人来说,粉丝先是喜欢的人,而唱和歌是什么不重要。    秦深一类的歌手,粉丝是从喜欢唱和歌开始,才去喜欢的人。    他也不是这个舞台第一个唱这种歌曲的人,大家不免会拿去比。    鹿坤的《太美》,严亦凡的《笼中梦》,全网火的最大一个原因是“梗”。    歌曲本身是经不起推敲的,歌词没什么营养和深度,旋律也是套用韩团唱跳歌曲模板。    所以,听的是现场气氛,舞台效果。    而当秦深带来《本草纲目》,欣赏的角度变得不一样了。    开始去探究歌词和旋律。    好多人一开始没听懂,觉得这个歌是乱写一通,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与现代人有什么关系?    纯纯的硬扯吗不是。    但仔细一思考,其实不然。    《本草纲目》只不过是个标题罢了,可以看作是喻面,喻体则是治疗意识形态病态的医书。https://    简单理解,就是对民族意识消亡的状态表示不满,呼吁大家要珍惜传统文化,不要崇洋媚外。    别说观众了,在场的专业人士,都没有听过这种华国风 嘻哈风的歌曲。    这些从国外学回来的嘻哈、说唱,继承了那种以发泄自己的不满,消极、负面为主基调的创作风格。    他们忘了,嘻哈、说唱也好,其它音乐类型也罢,只是一种艺术的载体,一种音乐的具体表现方式。    而不管是哪一种,都是可以表现出积极健康、乐观正面的。    坐在评审区的梁木白,对着话筒,颇为激动的说道:“这首歌的作词,我个人非常喜欢,透着一股韧劲。”    “华语乐坛是开放的,音乐也应该是多样性的,但不能一味的追捧日韩流、欧美风,看低华流,抗拒国风。”    “真正的偶像不是靠颜值、耍酷,真正的偶像要有自己特立独行的自我风格,真正的偶像可以改变时代的审美,左右时代的走向,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之后,代表作依旧在传唱。”    经历了华语乐坛的90黄金年代、00鼎盛年代、10百花齐放年代的他,深知进入20年代后华语歌曲所面临的困境。    从“群星璀璨”到“诸神黄昏”,风起于上个世纪,如今又将去往何处?    没人知道答案,或者说都不愿意去寻找答案,因为害怕不是想看到的答案。    黄乃伦拿起自己面前的话筒,说道:“我很理解木白的心情。”    “这个时代不缺一呼百应的偶像,他们粉丝众多,身价水涨船高,演唱会一票难求,随手发一条微博就是百万级别的转赞评。”    “但是,你们往前数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那些天王天后们,哪一个是只由人气和数据堆砌起来的产物?”    互联网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接近了,让信息的传播更快更便捷。    大数据的普及,则是将听众圈层极致细分,听摇滚的听摇滚,爱流行的爱流行,喜欢什么,每天就会收到相关的推送。    而在这信息流碎片化时代,想要再诞生一位比肩曾经的四大天王、歌神,影响力覆盖大多数听众的人物,可谓难上加难。    任若波不甘落后,也要说上两句:“两位老师讲的比较大,我就讲讲小的。”    “我很喜欢这首歌,动感的旋律,现实的歌词,听起来非常的舒服,又能从中感受到我们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    “你的演唱,咬字独特,唱腔明朗,声音在你嘴里就像是无数种乐器,可以演绎丰富多彩的乐章,非常厉害。”    对一个歌手最好的评价,不过如此了吧?    秦深心情颇佳。    三个专业评审连续发言,全是在夸,甚至都说到华语乐坛去了,这怎么会不开心呢。    他谦虚的说着谢谢,随后走下舞台。    突然,观众席不知谁大喊了一句“华流才是最叼的”。    大家不再是机械式的鼓掌。    “好听!”    “牛逼!”    “这才是‘华国的嘻哈’!”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