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42章 这个问题,有四种解法(4K大章) (第1/3页)
第543章这个问题,有四种解法 震惊归震惊,常浩南还是很快意识到,能在这种相当重要的人事任命上征求自己的意见,那绝对是组织对自己的高度信任。 虽然丁高恒嘴上说的是他准备让兰新志去管装备工业司,部委机关的二级局领导一般情况下也并不属于中管序列。 但这毕竟不是一次普通的岗位调动,而是在一轮大规模机构调整中催生的新部门领导岗位人选。 而且这个新部门还是多方针锋相对的焦点。 绝对不是科工委主任一个人随随便便就能拍板的。 包括来直球询问自己对候选人的看法,恐怕也不是,或者至少不只是丁高恒的意思。 “好,我会在大会之前把结果拿出来。” 常浩南正色回答道。 把这件涉及到组织任命的事情确定下来之后,丁高恒的神情也放松下来不少。 现在话说出来,反倒没那么多顾虑了。 勉强压下心中震惊,保持了表面上云淡风轻的丁高恒放弃了喝水,把杯子放回桌上,又不动声色地擦了擦刚刚洒到衬衫上的水迹: 国庆献礼这东西,实话说,既有形式主义的一面,也有提振士气的一面。 一度还真起到了以假乱真的效果。 毕竟,机构调整改革这个事,确实有那么点如履薄冰的意思。 不客气地说,他在最近两年时间里对航空产业的推动,已经超过了过去反反复复的二十年。 这也是丁高恒最终下决心开口的重要原因。 饶是他此前已经做足了心理准备,也完全没想到过常浩南定下的时间节点竟然是在新世纪以前。 而制造业又是典型的高投资、长周期产业,不可能在一两年内就看见回头钱。 毕竟,这也影响到模锻压机在进入生产过程之后,他能够获得的资源数量。 “我需要根据你的时间表,确定这两年往装备工业司分配多少资源。” “那……装备工业司的资源……” 航空和机械制造,毕竟是两个有关但平行的产业。 “如果资源充足的话,我们第一优先级的计划是力争设备在99年10月之前投入生产,也算是给国庆50周年献礼。” 所以资金这方面,不说紧张,至少也没到财大气粗的程度。 “50周年献礼……倒是个不错的名头,如果能搞成的话,对咱们,尤其是对于装备工业司来说,绝对是个极大的利好消息,也可以堵住很多人的嘴。” 说到这里,或许是担心给常浩南太大压力,他又话锋一转: “不过,这个时间节点有点太夸张,我暂时不会往外说,所以你这边压力也别太大,保证项目顺利和设备可靠性是第一要务。” 常浩南试探着问道。 尤其是通过波音-麦道并购一案,几乎盘活了整个华夏的民用航空工业。 不过放在1999年这个黎明前的黑暗阶段来说,显然还是更倾向于后者一些。 顺便带来的经济效益就更不用提了。 最好是能整出点什么新的活。 老是把过去的成绩拿出来当筹码,显得有些说服力不足。 以至于直到二十多年后仍然流传着相关的都市传说。 堪称高瞻远瞩。 这个年代的华夏,实在是太需要信心了。 丁高恒重新恢复了放松的坐姿,不过却并没有转移到其它话题上面: “这个模锻压机,你的计划是什么时候完工投产?” 那么,也有道理相信,同样一個人,在机械工业领域,哪怕不能创造同样的奇迹,但至少也不会过于糟糕。 “小常啊,你跟我交个底。” 所以刚才丁高恒在开口之前才一度有些纠结。 当然,那些想要阻挠华夏工业发展的势力也不可能就此善罢甘休。 就比如那个已经确定在庐州的航空产业园,就占掉了今年的不少经费份额。 但上级对此的指示也比较模糊,只是提到“在关键岗位任命中注意征求部分核心技术人员的意见”。 当然,另一方面,常浩南多方面的可靠和不符合年龄的成熟是这两年来被他自己多次证明过的。 实际上,在装备工业司的领导人选一事上向常浩南征求意见,确实不完全是他本人的意思。 虽说科工委手里的职权比以前多了太多,但是权责统一,也多了很多要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