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把直9改的妈都不认识 (第2/2页)
话间的功夫,几人先后走入了车间内部。 刚刚才恢复透明的眼镜片上顿时又布满了雾气。 好在车间内部供暖很足,刘洪波很快看到了里面的全貌。 已经做过不少项目的他自然不是第一次进入这种地方,但相比于他之前常去的其它几家比起来,122厂这边的产线就显得有些萧瑟了。 如果只看航空业务的话,那冰飞基本跟贵飞属于难兄难弟。 地处偏僻,而且没有什么当家型号。 偌大的车间里面,只有零零散散几架不同版本和型号的直升机。 反而是更远处的产线上,一种双发螺旋桨小飞机的数量似乎更多些。 “惭愧,咱们122厂在航空业务方面的经营情况一般,所以订单数量也不太多,大多数工位都处在停工状态。” 对于冰城飞机集团的现状,崔文学倒也大方: “这还是借了贵公司常总的光,让咱们的小飞机没怎么费功夫就获得了美国和欧盟的适航认证,这才签下来一笔30架的大单,否则这车间里啊,一眼都看不见几个人影……” 由于运12是华夏此前唯一进行过FAA适航审定的飞机,之前常浩南在研究防除冰技术,以及跟欧盟方面谈判的时候,都拉了不少冰城这本的技术人员参与。 所以崔文学才知道其中的来龙去脉。 听到这里,刘洪波算是明白人家为什么对自己如此热情了。 他当然知道自己的斤两,在京航大学里面还算小有名气,出了学校谁知道刘洪波是谁,之前在镐京那边也没少做项目,哪见过被人家总经理亲自迎接的场面?
无非是看在常浩南,还有火炬集团的面子上罢了。 之前的疑惑在于,冰飞似乎并未跟自家师弟之间有什么直接关系。 不过现在一想倒也合理。 以常浩南这一年半时间里搞出来的各种大新闻,整个航空工业,恐怕多多少少都沾过他的光。 在车间里面简单参观一圈之后,刘洪波还是率先回到了正题: “崔总,郭总,是不是先去看看需要我们协助的直升机设计方案?” 旁边的两人对视了一眼,还是崔文学开了口: “也好,那就让郭总带您过去了解一下情况吧,我对航空技术这块的了解不深,就不去外行指导内行了。” 简单一番告别之后,崔文学便带着几个人离开了车间。 郭靖山注意到了刘洪波有些好奇的脸色,因此一边带着后者走向设计室一边解释道: “崔总主要是管理汽车业务那边的,关于飞机设计的具体问题,基本都放手给我负责。” 航空工业总公司下属集团的掌门人,一般来说也至少会有相关的教育背景。 冰飞集团和崔文学属于极特殊的情况。 “原来如此。” 刘洪波点了点头: “那倒也还不错。” 如果一个领导做不到懂行,那至少懂得放手也比瞎指挥要好。 “这倒是,如果不是卖车赚了钱,我们也出不起这次请你们帮忙的钱……” 郭靖山笑着回答道。 说话间,他已经带着刘洪波来到了设计室内的一台电脑前面。 “这是我们对于直9型号后续发展的初步规划,不出意外的话,咱们之间恐怕要长期合作咯……” 冰飞集团这边的研发力量属实薄弱了一些。 哪怕最近两年已经在尽力扩充,但冰城这个地方就先天限制了发展。 而且全是新手的技术团队也实在很难成事,总不能全靠郭靖山一个人带。 所以请外援反而是比较理智的选择。 “我来看看。” 刘洪波把崔文学之前给自己的帽子放到一边,坐在电脑前面浏览起来。 让他有些意外的是整个文档细节充分,而且篇幅很长。 甚至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份直升机产业的发展规划! “要在直9基础上发展四个型别系列?” 刘洪波抬起头,看向一直站在身边的郭靖山。 “没错。” 后者当即点头: “前段时间,我们已经解决了直9从原型身上带过来的一些传动结构方面的缺陷,发现这个型号完全有潜力发展到6吨左右级别。” “所以,目前我们冰飞的计划是,依托直9原型,发展出突击运输型、专用武装型、海军型和民用型四种不同构型,再在这四种构型基础上构建完整的4-6吨级直升机型谱,成为我国通用航空领域的排头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