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六十章 君臣独对(1) (第2/2页)
卿等所言,若要改的话,当如何改?” 章惇再拜,说道:“以臣愚见,只需将青苗法中条例,限定为两分利息,且不许摊派、强借即可……” “康国公则以为青苗法还细细检讨,详细条贯,并从中枢选派朝官,去往地方监督青苗法条例,旦有人违法抗命,即刻弹劾……” “东平郡公则认为,或许常平仓法更妙,不过青苗法若是改动合适,也能接受!” 只听着官家站起身来,似乎踱了几步。 然后他就回身,再次坐回御座。 “卿所言种种,朕知晓了!” 他忽然提高了声调,说道:“以朕之见,卿所见、韩丞相之见、吕执政之见……虽所言不同,却殊途同归,皆乃吏治问题!” 章惇立刻持芴而拜:“圣明无过陛下!” 他心中,对这位官家的评价,再次上升。 能直接跳过所有问题,直指真正关键所在。 这位官家,简直是天生适合执政的君王。 “既是吏治问题,卿可有办法?”小官家用着稚嫩的声音问道。 章惇不敢隐瞒,只能拜道:“臣愚钝,暂无解法……” “只是,事情总归要做!不可因噎废食!” “以臣愚钝之见,即使青苗法有种种问题,地方军州未能贯彻执行朝廷法令,胥吏上下其手……” “但有青苗法好过没有!”
“若无青苗法,百姓荒年借贷无门,地方形势户趁势逼人……而有了青苗法后,地方形势户便开始为百姓出头、做主了!” “也愿意借贷了……” 这是事实,也是青苗法之所以有无数非议,却依旧能得到无数士大夫官员支持的原因。 青苗法这个东西吧,好与坏先放开。 有没有,才是最重要的。 有的话,百姓就有选择的余地。 形势户不借,还有官府,哪怕同样九出十三归利滚利。 至少对百姓来说是一个选择,也是一个可以逼迫形势户们让利的办法。 殿上的官家,却在这个时候,悠悠的问了一句:“卿所言倒是合理……” “只是如此一来,岂非怨归于朕,而恩归于下了?” 章惇被吓得头皮发麻,连忙再拜:“臣惶恐!” 这正是问题的核心所在,也是旧党一直揪着青苗法不断攻仵的关键所在。 怨归于上——地方官乱摊派,乱加钱,老百姓懂的也不多,只知道是赵官家的法令。 若是破家灭门了,他们恨谁? 恩归于下,就更好理解了,在章惇的逻辑,青苗法再有万般不是,也可以逼迫形势户豪强们让利。 于是问题来了。 形势户们让利,百姓感谢谁? 难道是汴京城的赵官家? 肯定不是,一定是让利的形势户自身! 于是,旧党大臣就可以光明正大,甚至打着‘为江山社稷着想’的旗号,对青苗法发动一次又一次的攻击。 错非是先帝意志坚定也错非是先帝矢志于开疆拓土,收复灵夏、幽燕,需要大量的钱。 所以,先帝才一直当没有看到这个问题,也不提此事。 不然的话,仅仅是这一点,青苗法也早就被罢废了。 而如今,官家却直接点出了青苗法的核心弊端。 对皇帝来说怨归于上,恩归于下,实在是糟糕的不能再糟糕的情况了。 章惇自然开始害怕。 害怕这位陛下,趁着他今日独对的机会,对青苗法一击必杀。 若他亲自开口,判处青苗法死刑。 那青苗法就真的要被罢废了。 而且基本不可能再有恢复的机会。 正当章惇绞尽脑汁要想办法找理由的时候,他就又听到那位官家说道:“卿不必如此!” “皇考的法令,自然是好的,只是下面的人,不遵从皇考的旨意,擅自变更国家法度,压榨百姓,败坏制度……” “这就是朕今日召卿来此的缘故!” “也是皇考当初,对朕叮嘱的大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