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五章 新役法(2) (第2/3页)
进行中央集权。 于是,在大宋,不仅仅一切军队指挥、调动听中枢。 一切财政收入,也全归中枢! 地方的自主性被压缩到极限。 “娘娘说的是……”向太后附和着。 赵煦则点头:“太母所言甚是,此正祖宗智慧所在!集英殿上的诸位先生,也多有夸赞……” “只是……”赵煦看着两宫的神色,道:“孙儿却以为,凡事过犹不及!” “这些日子,孙臣在经筵上,常常和范学士、吕侍讲等先生请教地方情弊……” “皆言,地方之弊,患在地方钱少难为……” “尤其是小事、琐事,常常匮于钱少,而不能为……只能坐看其滴水穿石,逐渐败坏!” 说到这里,赵煦就叹道:“故而,孙臣以为,韩相公许是也考虑到这个……” “想叫地方多些钱做事,不必事事与朝堂商议。” 两宫听到这里,也都有些释然。 但她们依旧放心不下。 毕竟,地方上若是钱多了,就可能甩开中枢,自行其是。 这是唐代的教训! 像安禄山为什么能反?因为人家左手兵权,右手财权。 于是,向太后道:“吾与太母,皆担心地方势大,将来难制!” 赵煦笑了笑,道:“此事好办,定下条贯,规定这些新增的钱帛,只能用于琐事、小事,只能用于修补……” “譬如二十、三十人之役,而超过这个限制的事情,便只能由中枢做主!” 两宫听着,感觉有些道理。 赵煦趁机继续劝道:“再者,只是在开封府试行而已。” “京师之内若有不便,即时调整就是!” 两宫这才终于被说服。 太皇太后道:“便且看看成效吧!” …… 都堂。 韩绛站在令厅后的花园。 看着花园之中已经渐渐枯黄凋零的草木,他的心情有些忐忑。 他知道他在挑战什么? 但他不得不那样做。 数十年仕途,在地方流转的经历,使韩绛很清楚,在大宋地方为官,除了元老重臣外。 大多数人想要做事,千难万难。 所以,王安石变法,才要在免役法、免行法上配套一个宽剩钱政策。 这个政策,是韩绛最欣赏的。 也是最受地方好评的。 因为宽剩钱,真的可以解地方燃眉之急。 “右揆在忧心两宫?”章惇不知道在何时,出现在韩绛身旁。 韩绛没有说话,这自然就是默认了。 章惇呵呵的笑了笑,道:“下官以为,右揆不必忧心……” “天子必会为相公条例说好话的!” 韩绛回过头,看着章惇,良久道:“子厚难道不知当年王介甫为了这宽剩钱,在先帝前进言、劝说了多久?” 对地方来说,宽剩钱增加当然是大好事。 不仅仅可以让地方官可以做更多事情,也可以让他们的政绩更好。 但天子就未必了。 宽剩钱多了,地方上对中枢的依赖就会降低。 这对于大宋官家们来说,几乎就和要他们的命没有区别。 也就是王安石,当年苦口婆心,才说服了先帝。 现在,两宫听政,天子幼冲。 韩绛真的忧心,两宫会出于祖制而否决他的提议。 可增加宽剩钱,却是他韩子华最重要的政治抱负。 不然,他为何要来汴京趟这潭浑水? 在洛阳享福不好吗? 章惇轻笑了两声,道:“右揆该不会以为,役法检讨这么多日子,天子没有听说右揆想要提高宽剩钱的想法?” “既然天子没有立刻反对,甚至一句话也没有评价过……” 章惇微笑着:“那就说明天子是支持右揆的!” 韩绛听着,眼睛亮了起来。 确实! 天子控制着探事司,这如今是都堂宰执人尽皆知,却无人愿意点破,更不肯说出口的秘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