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唐探2首日票房超4亿! (第2/2页)
。 之所以最低的数值都高达3.45亿那么多,显然是因为截止现在的首日票房已经超过3亿了。 于是,湾流G700很难得飞的略慢,尽可能减少过快起飞与降落产生的不适感。 “可能更多一点。” “那什么,已经超过3.49亿了……这个开盘有点不给力了。” 主观的、客观的、专业的,各种各样的长影评全都冒了出来: “原本以为续集顶多也就是个差强人意的水平,没想到出人意料的好; 算算时间,刚好是回到花城时,今天的票房大盘数据会完全出炉。 “这些选项间隔太大了,肯定是故意的,我投自定义3.9999亿,气死一个徐某。”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距离今天结束至多还有两个场次的影票销售,票房数据还有点空间。 事实上,我个人认为是李成的沉淀时间太短暂,而他的才华不足以支撑如此短时间内构思一部新剧。 再然后是吃瓜网民们对今日份热搜话题的一些点评: “还行,唐探2没有出人意料的开始了横压一方。” 据说是徐氏喜剧风格,于是我综合了唐探1、前任、唐探2三部徐年主演的电影,还真很难反驳这个观点,这大概是最让我意外的事情了; “……” 整体上勉强能算是瑕不掩瑜吧。 因为今天没有出现罕见大堵车,也没有较疯狂的旅游,也没有别的庆祝活动。 随着观影人数骤增,在线社交媒体平台对唐探2的实际谈论也暴增了许多。 “这次十一档感觉有点出乎意料的弱,那个全球热度超高的莱好坞影片表现有点一般。”
比起其他顶流,徐年的公开行程又少的有点过分。 以至于仅仅只是一个普通的粉丝见面会,也能搞成五万人场规模,票还被秒抢光。 从海口到花城的距离很近,不到六百公里,如果没有海峡阻拦,更快捷的方式可能是高铁。 与往常一样,吹水、闲聊、吐槽、指指点点的冲浪集中在微博平台。 别家顶流有的接机、接站等流程,徐年这边一概没有。 其中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唐探2的原创性还是不够贯穿始终,桥段存在借鉴与化用的嫌疑; 主角徐风在片中的技能很充分的体现出来‘神探’素养,徐年的表演更是为角色量身定做! “开盘开盘,猜一下唐探2首日最终票房,四选一与自定义,自定义要精确值…… 以下是一些涉及到剧透的逻辑漏洞,介意可以略过……” 直到徐年下飞机坐上熟悉的考斯特离开机场,票房大盘才最终定格。 ……唐探2我是冲着看徐某那张帅脸去的,系列电影一般一部不如一部,没想到还不错。” “实在讲,徐年这玩意居然真是传闻中那样不大上镜,本人比照片更…怎么说呢,清晰!” 再加上为了减少影响国内的公共场所秩序,徐年已经不再公开行程。 “比较关心《万城》主创人员的精神状态,首映票房有点差~” 毕竟十一嘛,闲逛闲逛,吃吃饭,然后去电影院看个电影结束这开心的一天…… 首先,排片率较高的电影,上座率都不会太好,因为观众会被大量场次稀释。 这些点评才算逐渐贴近今天娱乐版块的热闹。 总要给无所事事的小长假找点乐子嘛~ ……… 主要在线下碰到徐年不太容易,茫茫人海中两个人相遇本来就很难。 十一长假的第一个晚上,大家一起找点乐子,毫无毛病。 其次,首日票房超过4个亿,尽管有富哥们包场的因素,但也有点出乎徐年的期待了。 连电影首映与路演宣传也是‘抽奖’模式。 额外的,烂柿子等平台的大多数影评还蛮客观的。 某种意义上来说,客观评价基本都是对的,身兼总编剧的李成沉淀确实不够。 目前比较乐观的地方是,四星、五星评分占比非常非常多,其次是三星评分。 “十一档的几个电影我特地都去看了一遍,莱好坞大片还是老三样,所以表现一般; 《万城》叙事混乱,始终没讲明白故事; 指出问题的同时也认同了其中的优点。 “首先,我个人的评价是……唐探2中规中矩,是还不错,但也没那么好。 “只有我还在观望吗?我所在的城市没有包场看,十一档所有电影都还没有让我必须进电影院的理由。” 算是个比较稀松平常的十一。 抛开别的不谈,4亿票房,他徐某直接能分的就有……3000万。 “破4亿!” 甚至都没有着重突出‘首日’这两个更重要的前缀形容词。 主打一个轻描淡写、满不在意,乃至突出与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此刻的狂欢格格不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