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50【滚回去】 (第2/2页)
放在商讨划分齐国之事。 四方参与,各方利益都需要平衡。 目前大体已经谈的差不多了,只剩下一些旁枝末节的细节。 …… 果不其然。 完颜宗翰两人联手施压,完颜吴乞买哪怕心里再不情愿,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同意联合宋国和西夏征讨齐国。 一辆辆粮车自会宁府运往西京与中京。 …… …… 出巡回到开封后,韩桢便深居简出,一心处理政务,以及备战。 随着夏收与秋收结束,体会到摊丁入亩的好处后,治下百姓彻底安稳下来了,各部院有条不紊的运转。 时间一晃而过,来到年底。 这期间,完颜宗翰并未再派兵袭扰和劫掠,南方宋国亦是毫无动静,双方开设互市,商人互通有无。 甚至,就连西夏都选择了蛰伏。 所有人都享受着难得的和平,殊不知表面风平浪静,背地里却暗流涌动,一场惊世大战正在酝酿之中。 等待合适的时机,彻底爆发出来。 十二月二十八。 年关将至,东京城笼罩在一片欢庆的气氛之中。 大街小巷涨红挂彩,热闹非凡。 作为皇帝,韩桢却迎来了一年中最为忙碌的几天。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每到年关,都需祭拜天地、太庙、三皇五帝。 除此之外,韩桢还得准备几日后的大朝会。 忙碌了一天,时值傍晚,他总算能歇一歇了。 靠坐在垂拱殿的椅子上,品着热茶。 就在这时,老九匆匆迈入大殿,压低声音道:“陛下,小种将军送来密奏。” “呈上来。” 韩桢放下茶盏,吩咐一声。 接过密奏,先是检查了一番,确认无误后这才拆开查看。
密奏很长,但表达的意思却只有两个字,要粮! 西北五路没粮了! 赵佶这厮显然不想再当冤大头了,早在前两个月,便停了对西北五路以及河东路的粮食供给。 全靠夏收两季的税粮在支撑。 可西北乃苦寒之地,土地贫瘠,粮食产量稀少,根本撑不了多久。 放下密奏,韩桢摇头失笑道:“赵佶倒是够果断。” 他本以为赵佶会派人去西北,撸了刘、姚、种三家的兵权,换成自己人。 结果没想到这厮竟如此果断,直接舍弃了西北五路,眼都不带眨一下。 不得不说,这个决定是对的。 以这三家在西北的影响力,换将也无济于事,数代人积攒的声望,岂是短短时间就能消糜的? 届时这三家振臂一呼,西军将士照样杀官开门,迎王师入城。 念及此处,韩桢执笔,龙飞凤舞的写下一份手谕,唤来内侍:“送去内阁,让户部批粮。” 没法子,赵佶甩手不管,他却不能袖手旁观。 否则,种师中和姚古如何看他,西军将士又如何看他? 老九提议道:“陛下,折家那边一直没有动静,也不知打得甚么主意,是否派人去试探一番?” “不必了。” 韩桢摆摆手,冷笑一声:“折家这只坐地虎,显然是想再观望观望,谁赢他们帮谁!” 站在折家的角度来看,谁赢帮谁才是最符合自己利益。 毕竟,折家经营三州足有数百年时间,比之赵宋立国都早。 而这三州乃西北之门户,不管中原政权如何更迭,都需要拉拢他们,替自己看守门户。 唐末时如此,后周如此,赵宋还是如此。 因此,在折家看来,齐国同样如此。 但折可求低估了韩桢的野心,在他治下,连一个小小的黑山寨都容不下,怎会容下一个国中国? 折家若是识趣,韩桢还会让其体面。 若是不识趣,就帮折家体面! 闻言,老九面露愤慨:“原来折可求这老狐狸想当墙头草,亏俺以前还觉得折家子弟是条铁骨铮铮的汉子。” 韩桢微微一笑,并未多说甚么。 屁股决定思维。 当初老九还只是西军中一个大头兵,折家镇守西北多年,与西夏大大小小打过的仗何止数百,他当然佩服。 可如今,老九已是齐国的都帅,看待事物的角度自然也变了。 这时,韩桢忽地问道:“对了,四娘可怀上了?” 这突如其来的问题,让老九一愣。 片刻后,才期期艾艾地答道:“还……还没有。” 韩桢吩咐道:“自今日起,允你一个月休沐,滚回家去造人,甚么时候你家婆娘怀上了,甚么时候再来当值。” “这……” 老九有些哭笑不得。 韩桢摆摆手:“这甚么这,赶紧滚。” “末将告退。” 犹豫了片刻,老九拱了拱手,转身离去。 目视他的背影消失在视野中,韩桢不由微微叹了口气。 老九这厮也算随他起于微末,一直忠心耿耿。 大战将即,他必定会御驾亲征,作为亲卫都帅,老九自然要全程护卫左右。 战场之上,是生是死谁也说不准,留个后,总归能延续香火。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放在人均七八十岁的后世,这句话显然有些过时了,但在如今这个人均寿命只有三十余岁,且祭祀大过天的时代,无后是无法容忍的。 祭祀祖先,已经铭刻在了华夏人基因里。 就算是后世,刨了别人祖坟或祠堂,人家都会拿着刀找你拼命,更别提这会儿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