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0404【定国号!】 (第1/2页)
大宋泼皮正文卷0404【定国号!】封赏结束,便来到议事环节。 新晋太宰谢鼎上前一步,朗声道:“陛下,而今前线战事稍定,登基大典之事是否该提上日程了。” “可。” 韩桢点点头,吩咐道:“监天司挑选一个好日子,礼部负责筹办。” “臣领命。” 吴敏躬身应道。 登基大典仪式繁琐复杂,至少要筹备一个多月,且还需提前通知金国、西夏、赵宋、大理、交趾、高丽、倭国等一众番邦,邀请这些番邦邻国来参加登基大典。 来不来是一回事,请是一定要请。 事关正统,马虎不得。 谢鼎继续说道:“定都之事……” “暂定汴京!” 关于都城,韩桢早就想好了,那就是燕京! 北方汉人离开中原王朝的影响太久,定都燕京,能让北方的汉人重回汉家怀抱。 但现在的问题是,如今的燕京太过贫瘠,人口匮乏,水网稀疏,只能依托海运。 想要定都燕京,最起码要十几二十年之后。 所以,目前只能暂且定都汴京。 而长安和洛阳,则不在他的考虑范畴。 如今已不是唐时了,随着时代的变迁,长安、洛阳周围水系,不足以支撑这两地作为国都了。 这时,赵霆出声道:“人有姓,然国有号,臣请陛下定国号,如此治下百姓方能归心。” “臣请陛下定国号!” 一众朝臣高声应道。 国号之事,重于登基大典。 历代开国君主定国号,基本都遵循一个规律,即龙兴起家之地。 刘邦、曹cao、司马炎、杨坚、李渊、赵匡胤皆都是如此。 刘邦称帝前是汉王,曹cao是魏王,杨坚是隋国公,李渊受封唐国公,赵匡胤则是归德军节度使,而归德军又称宋州。 就算是辽国,也是取辽水之名。 当然,也有另类的开国皇帝。 比如南陈的开国皇帝陈霸先,便是以自己的姓氏为国号。 赵宋是个分水岭,宋以后的王朝,国号便与封地、龙兴之地无关了。 韩桢沉吟道:“我自青州临淄起事,打算定国号为齐,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臣等并无意见。” 谢鼎等人自然没有意见,定国号为齐,也算是遵循了先例。 “不妥!” 就在这时,大殿中传来一声反对声。 在一众附和声中,显得格外刺耳。 一众文武官员循声看去,发现反对之人,正是黄裳。 黄裳却不紧不慢地解释道:“赵宋乃是火德,然齐字属金。陛下揭竿而起,以有道伐无道,本应水德立国,所以微臣认为,定国号为齐不妥。” 闻言,一众朝臣面色各异。 这个时代,五行始终说极为盛行。 不少文人都是五行始终说的忠实拥趸。 刘宓思索了片刻,赞同道:“陛下,臣以为黄院长所言不虚。” “臣附议。” 赵鼎出声附和:“陛下可以本姓为国号,韩字属水,对应水德。” 有人赞同,自然有人反对。 陈东冷笑一声,语气讥讽道:“一派胡言,若这般说,辽国也是以火德建国,金国属金,为何能逆伐灭辽?西夏为金德,这些年也没被火德赵宋覆灭,反而赵宋岌岌可危。五行始终说,简直荒谬至极。” 有人怒斥道:“五行始终乃天道轮回,岂容你这黄口小儿污蔑。辽国与金国乃蛮夷也,哪里懂得五行始终。” 陈东反驳道:“既如此,秦为水德,那为何汉高祖定国运为火德?” “哼,不学无术。汉高祖不承秦朝,而认楚怀王,因此定为火德,至汉武帝时,才改为土德。” “既是国运,又如何能随意更改?” 眼见一帮朝臣吵得不可开交,韩桢朗声道:“肃静!” 话音落下,一众朝臣顿时偃旗息鼓,闭口不言。 韩桢不容质疑道:“朕定国号为齐,不必争执了!” 真让这帮朝臣吵下去,恐怕到明年都没有个结果。 官家都发话了,黄裳等人自然也就没有争执的必要了。 谢鼎又问:“敢问陛下建元年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