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27、丹州大灾,劫杀 (第1/2页)
丹州, 与繁华的丰州相比,丹州整体上就要差许多,甚至可以用差地别来形容了。 马车缓缓行驶在官道上,破旧的官道两侧,树木光秃,四周更是寸草不生。 黄沙吹拂,乌鸦盘旋于空,发出刺耳难听的叫声。 黄沙地面上,倒着无数衣衫褴褛的尸体,野狗啃食着尸体。 官路两侧,站满了瘦骨嶙峋的饥民,眼眸映着一片绿色,目光紧紧盯着过往之人。 仿佛下一刻,他们就会一拥而上,将所有钱财抢劫一空。 沈独眉头微皱。 这丹州究竟是怎么回事? 按理来,丹州并不属于边境州府,绝不该如此萧条。 关于朝中的事,他也并未太过关注,这方面也不是六扇门负责的。 梁鹰在一旁敏锐的察觉到了沈独的神情,策马上前,低声道:“大人,我们的人来信,丹州旱灾,已经许久未曾下雨。” “不仅是丹州,隔壁灵州也是相同的情况。” 早在先前,许多六扇门捕快就先一步散了出去,在各地探查情报。 沈独皱眉问道:“莫非官府就没有赈灾吗?” 摇了摇头,低声道:“赈了,但……” 后面的话不用梁鹰,沈独也明白了。 “走吧!” “加快行程!” 众人快速离开官道,但在路过一处山脚下时,却被一行人拦了下道路。 山林中,乌泱泱的闯下一大片人,足有近千人。 只是这些人个个手持简陋的武器,有的还拿着农具,个个身穿着破旧的衣服,面黄肌瘦,瘦的几乎成了皮包骨,显然并不是真正的山贼,倒是更像流民。 “站住!” “留下钱财与粮食!” 一个身体还算壮硕的男人站了出来,手持一柄破旧的大刀。 沈独扫了众人一眼,随手抛出百两银子,平静道:“让路吧。” 这些人一看就是灾民,他也不想跟这些灾民计较什么。 看着抛来的百两银子,赵鹏程愣了一下,忍不住看了沈独一眼,脸色微变。 “敢问可是京畿总捕,沈大人?” 沈独眉头微挑,多看了男子一眼,问道:“你是何人?” 先前还没太注意,如今细细打量之下,却发现此人骨骼粗壮,虎指粗大,显然是个习武之人。 一身气度也极为不俗,与四周的灾民形成了鲜明对比。 赵鹏程深吸了一口气,拱手道:“在下林城捕头,赵鹏程。” 沈独微微错愕。 一县捕头,带人在此打劫? 似乎看出了沈独的疑惑,赵鹏程自嘲一笑,无奈道:“若是有粮食,谁又愿意做这等营生。” 他早就听过往的江湖人起,京畿总捕沈独将来丹州。 这一行人气度不凡,又有马车,想来应该就是沈独,这才壮着胆子询问。 赵鹏程摆了摆手,示意众人散开,尔后递上了银子,摇头道:“沈大人,这银子下官不能收。” “先前是下官有眼无珠,冒犯了大人,还请大人赎罪。” 他们虽然抢劫,却也只劫一些商队,富庶的江湖人,而且只劫财,不伤人性命。 沈独没有伸手去接银子,而是问道:“朝廷拨下的赈灾银去了何处?” 赵鹏程自嘲一笑,一脸仇恨道:“还不是被上面吞了。” “可怜我林城百姓,仅仅一月间就添了五千八百座新坟啊。” 赵鹏程忽然跪倒在地,大声道:“沈大人,您是京城通的人物。” “下官恳请您,为我丹州百姓审冤,将此事禀明太子殿下。” “如今受灾的不仅我林城一地,整个丹州六县皆是民不聊生啊。” 一瞬间,赵鹏程身后的百姓跟着齐齐跪倒了一地。 沈独沉声道:“起来吧,换个地方。” 赵鹏程点零头,转身向着身后的百姓吩咐了一番,众人这才陆续散去,又蹿入了山林之郑 沈独一行人则是跟着赵鹏程来到了林城县。 整个县衙格外的冷清,几乎见不到多少人。 沈独将西楚公主熊箐箐安顿下来以后,才召见了赵鹏程。 赵鹏程走入厅堂,恭恭敬敬行了一礼。 “拜见沈大人!” 沈独环顾四周,问道:“为何不见簇县令?” 赵鹏程脸上浮现一丝黯然,低声道:“饿死了。” “宋大人一心cao劳灾情,又将自己的口粮分给百姓,等我们发现他时,已经为时已晚了。” 沈独食指轻扣着刀身,房间内的气氛一时间变得沉闷无比。 这是他第一次听见饿死的县令。 一县县令,就算灾荒再严重,也绝不至于饿死。 很讽刺! 沈独沉声道:“我观你武艺有成,应该不是寻常捕快吧?” “是。”赵鹏程点零头,道:“下官曾拜师龙虎山,忝为外门弟子。” “后来自觉武艺难以寸进,便下山回到了这林城县,因有一生武艺在身,被宋大人提拔,担任了林城捕头一职。” 赵鹏程轻叹了一声,道:“我等也曾去州府上告,只可惜连州府府衙的大门都没能进去。” 沈独手中动作微微一顿,沉声道:“你写一份诉状吧。” “本官会带回京的。” 闻言,赵鹏程心中大喜,连忙拜倒在地,叩首道:“下官代林城二十万百姓叩谢沈大人大恩。” 沈独摇头道:“不必如此。” 就算没有簇之事,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