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一章 苗头 (第2/2页)
为将者,最怕君主在后掣肘。 “陛下所言甚是。”崔宏拱手一礼。 前年桓温北伐,黑云军粮草不济,在常炜的游说下,大河两岸士族豪强鼎力相助,方才渡过了最危险的时期,击退桓温,饮马长江,拿到了正统。 王猛有功,士族豪强的功劳也不可忽视。 所以李跃尽量将内斗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伟人说过,世界是由矛盾构成的。 别人有矛盾,不可能梁国没有,若是没有,反而是最大的危机,说明下面铁板一块了。 当皇帝就要有皇帝的思维和眼界。 不需要李跃下令,王猛的确尝试攻打了几次蒲坂,苻坚亲自坐镇,秦军众志成城,击退了梁军的进攻。 十几日后,王猛上了一道奏表,言秦军虽疲,士气人心犹在,不可击也,建议就这么拖着,消耗秦国。 包括太原之战也拖下去。 既能消耗秦军,也能消耗慕容垂。 李跃然其言,令他自行决断。
慕容垂至今都未求援,李跃出兵意义也不大,两股人马在一起,反而相互龃龉。 他要表现,李跃就给他表现的机会。 “南面情势若何?”李跃转向江东。 北面僵持,秦国现出疲态,按说现在是桓温出手的最好时机。 收复蜀中、汉中,能重振声威。 “苻坚留吕婆楼镇蜀中,桓温借武陵王司马晞谋反一案,排除异己,族诛殷涓、庾倩、庾柔等人,庾蕴饮鸩自尽,庾希与庾邈、儿子庾攸之逃入海陵陂泽,庾氏一门式微。”卢青翻出前段时日送回的情报。 庾氏一门在荆襄颇有势力。 每个士族都有自己的地盘,声势最隆的陶侃辞官归隐后,荆襄重镇落入庾冰、庾翼兄弟之手,彼时桓温还是庾翼麾下一前锋小督。 东晋朝廷担心庾氏尾大不掉,威胁下游的建康,遂扶持二流士族的桓温上位。 只是没想到桓温野心更大。 晋室内斗比梁国惨烈几倍,一旦失败,就是身死族灭的下场。 所以在江东内斗永远大于一切,战场上输了,最多废为庶人,但内斗输了,下场不言而喻。 桓温忙着排除异己,自然无心收复蜀中。 “桓温清理庾氏,怕是要对司马家动手!”崔宏举一反三道。 李跃踱了两步,“这是好事,桓温篡位,晋室仅有的正统亦将荡然无存。” 按这种趋势,江东根本不用打,他们自己就能把自己玩残。 李跃只需等待一个合适时机即可。 “还有一事,当初陛下放归江东的质子、降将,不少人暗中与校事府接触,希望重回邺城。”杨略道。 “嗯?还有这等事?”李跃心中一喜。 这比在战场上攻城略地还要有成就感。 刀矛只能让人的身体臣服,不能让他们的心臣服。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谁在克复神州恢复华夏一目了然,以江东现在的环境,有志之士仰慕大梁也在情理之中。 “共有一百五十七人,臣已令校事安抚他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