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两百二十五章 北伐 (第1/2页)
横刀十六国正文卷第两百二十五章北伐“桓公若是北伐,我黑云山鼎力相助!”常炜拱手道。 之前的种种言行,都是在为这句话做铺垫。 黑云山屹立于洛川之侧,桓温若是出兵,东南两面夹击,旦夕可下。 而收复洛阳对桓温意义非凡。 在座的名士、官吏们纷纷昂起头,就连桓冲都满眼热切。 有了这层功劳,桓家在江东便可立于诸世家门阀之上! 不过摆在眼前的功劳,桓温却并不如其他人那般热切,“足下之言是也,某再上书一封,直陈阁下之言!” 常炜此来代表黑云山,其真实意图,桓温心照不宣。 于他而言,北方形势依旧不明朗。 连富饶的蜀中都不用心经营,更别提北方,北伐之后,洛阳便是烫手的山芋。 “桓公英明!”常炜持礼甚恭,目的基本达到。 在江南士人眼中,北国遍地胡尘,收复之后,同样要面临当年西晋的难题,如何处理数量庞大的胡人…… 而治理需要精力、成本,以及智慧。 他们没那个魄力和心思去涤扫胡尘,而这些年他们在江南过得也不错,吴侬软语,锦绣山河,早已令他们忘记了家仇国恨,忘记了故土。 所有人都在借北伐各取所需…… 常炜又在江陵待了数日。 正如他所料,此事之后,声名鹊起,荆襄士人争相拜访。 而桓温将要北伐消息震动四方。 不过桓温还没出兵,江东殷浩却先行一步。 庐江太守袁真轻易攻陷了淮南重镇合肥,让殷浩看到了“人心所向”。 而桓温的每一次上表,都让建康君臣们为难。 三十余岁的郡公,东晋的半壁江山捏在他手中,又占据长江上游,建康君臣想不忌惮桓温都不行。 这种忌惮超过了北方的胡人。 司马家怎么取的江山,天下谁人不知? 桓温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江东君臣的心,包括此次“曲水流觞”。 荆襄若与黑云山联合,取洛阳易如反掌。 所以殷浩不得不先动手,以谢尚、荀羡为都统,进驻寿春…… 陈留,汴水屯田。 李跃正在与周牵查看春耕。 两岸的田地一眼望不到尽头,青壮忙碌期间,不时传来几声鞭响,以及老牛的哞哞声。 偶尔还有几声子规啼鸣之声,让田野里生机盎然。 而田野里的生机便是兖州的生机、中原的生机。 中原最大的优势便是人口承载力高,在古代一直都是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殷浩屯兵寿春?”李跃拍了拍手掌间的泥土,“如此说来,常先生成功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是眼前最重要之事,李跃自然要以身作则,在田间挥上两锄头,以激励其他人。 张生野道:“正是,谢尚、荀羡三万大军为先锋,殷浩领五万大军在后,号称二十万大军。” 八万人就敢号称二十万大军…… “许昌张遇有何动静?” “仍按兵不动。” “盯紧南面动静。”李跃思索了一阵,殷浩屯兵寿春,目前而言动向还不明朗,不排除他攻打兖州的可能。 寿春左抵青徐,右揽兖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