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33章:划时代的纪录片(一) (第1/2页)
摊牌了,我就是全能巨星第333章:划时代的纪录片随着拍摄越久,大家越来越熟悉。 1月7日。 锦城省,最南端,樟木市。 “卡!”赵梓骆声音落下,怔怔看着存储信息。 五百七十二G! 至此,《舌尖上的华国》锦城篇正式宣布结束! “各位。”他清了清嗓子,朗声道:“我宣布,《舌尖上的华国》,第一季杀青!!” “噢——!!” “终于完了!哈哈哈哈!!我的第一个纪录片项目终于结束了!” 欢呼声此起彼伏。 大家都瘦了不少,但更有精神头了! 这一个月,每个人都学了很多! “它将是锦城一台改革,最浓重的一声礼炮!” 整个华国,各大电视台,都会因它而改变拍摄方式!! 要么不做。 要做就做开山怪! “18号过年,15号放假!争取三月底之前推出!大家有没有信心??” “有——!!!” 陈静安声嘶力竭地喊完,心潮澎湃。 这一次的选择,没错!! “老师!一部纪录片可不够!”马东来笑道:“怎么的每天也得三部!” 赵梓骆道:“我合计着,早餐烟火,宵夜战争,怎么也能凑个三部了吧?” 我靠! 还能这么玩儿! 有人搞笑道:“那锦城台不是成为美食台了?” 赵梓骆笑:“这不正好符合电视台给锦城台的定位?” 早餐烟火,宵夜战争。 和《舌尖上的华国》拍摄方式差不多。 正好练手。 当拍完这三部,大国重器,大国建造,王朝这些经典纪录片,就可以尝试着拍摄了。 就在所有人都在庆祝的时候,陈静安悄悄走到赵梓骆身边。 “总监,这部片子……真的会让上头注视吗?” “会的。”赵梓骆沉声开口:“它会惊艳所有人!” 蓝星的纪录片,境遇比地球的中国纪录片好不了多少。 2012年前,纪录片属于电视的最底层。 往往想拍一部纪录片,申请经费都要一两年。 可是。 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横空出世,万众瞩目! 它是一个符号,告诉大家纪录片也可以如此精彩。 接着,舌尖2,舌尖3……17年左右,华国开始了纪录片大爆发的年代! 仅2021年第一季度,就有近50部纪录片上映! 以21年第一季度为例,《王阳明》《热雪》《石油战争》《中国制造》《一级响应》《东京审判》等等。 收视率居然还不错! 舌尖是一个符号,它打开的是一个时代! ………… “陶台长,恭喜啊。” “是啊,老陶,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呐。” “老陶,什么时候让赵总监过来交流一下撒?老自己闷着算怎么回事?不照顾兄弟台了?” 燕京,一栋办公楼里,陶永华满面春风地走了出来。周围各位台长恭喜不断。 十分钟前结束的文娱部电视台台长级年终会议,由文娱部文化推广厅厅长张德顺亲自主持。 会议上,点名表扬了锦城台。 改革大刀阔斧,付费频道初见成效。一扫几十年的阴霾,对陶台长的工作进行了大力肯定。 但同时也指出了不足。 付费频道光靠着《行尸走rou》一部片子维持。 第一季流水高达三十亿! 第二季流水高达三十二亿! 可在没有这两部片子的时候,浏览量几乎为零。 虽然每年两次大进账已经足够维持付费电视,并且活的很好。 但无法让观众养成收看付费电视的习惯。 陶永华也没办法。 他恨不得给自家赵总监装上八只手! 不过,无论怎么说,都无法否定锦城台的成绩。 强势崛起,一枝独秀! 陶永华笑着和其他人打招呼,心中却归心似箭。 1月7号,《舌尖上的华国》拍摄团队回到洪江,第二天就开始剪辑。 可至今为止,已经过了一个月了! 马上就要过年了。 如果年前剪不出来,他不知道这个年能不能过好! “这可是一台的节目啊……” “一台……所有电视台的脸面!” 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起来。 私人电话。 他看都没看立刻拿起:“喂,你好。” “陶台长,请问今年要团建吗?”秘书的声音传来,陶永华心中一阵失落。 他下意识地摇了摇头,但立刻点头。 “当然要举行!” 几十年来第一次取得这种成绩,必须好好庆祝一下! “定南海那边的机票,10号开始,公费旅游!” 刚放下电话,又一个电话响起。 他下意识看了一眼。 赵总监! “卧槽……”他忍不住骂了句脏话,立刻打了手机。 不等赵梓骆说话,立刻问道:“怎么样?完事了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