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第四十二章老市委书记 (第2/2页)
成了地主老财了,不干第三天天刚一亮,就从别墅出来了,回到了自己的小草屋,再也不回去了。 “儿呀,娘在那什么墅里住着不舒心,手生脚生的,走路都捏着胆似得,还是自己的窝自在。”面对着前来劝说的杨玉青,老人家死活不回去住了。 “娘啊,住习惯了就好了,那里多敞亮,比这小破屋可强多了。”杨玉青说道。 “你这个小兔崽子的,我这小破屋咋了,虽然又破又旧黑咕隆咚的,但受住,养人,你们仨都是在这里面生的,也是在这里面长大了,咋地,忘了还是怎么地”老人不高兴了。 杨玉青没招了,只好给大哥杨玉胜打电话求助。杨玉胜知道娘的脾气,“得,二弟啊你还是甭劝娘了,娘是恋旧呢,由着她吧,要不还能怎么着。” “那我这小别墅白盖了,大哥。”杨玉青说道。 “先留着呗,等娘啥时相通了在搬进去呗。哎,对了,你这地皮是怎么搞的,有手续没是不是正儿八经的来的”杨玉胜问道。 “哎呀,大哥你都当官当到自己家来了,你忘了我和我媳妇的户口一直在村里呢,那块宅基地早就批给我们了,是我把我从前的老房子拆了换来的,绝对正儿八经的。”杨玉青说道。 “嗯,那就好。”杨玉胜放了心。 杨玉婷想接老人家去国外住一阵子,老人也是坚决不去,说什么洋人的地方不好,就数这山沟沟好,就数自己的小破屋好。杨玉婷没办法,只好给老人了一张卡,定期往里面存钱,算是尽孝道的自我安慰吧。老人把卡收拾得刚严实的,但一个子儿也不花,她没什么消费的,除了用点电之外,没有别的开销。其实,真要她花,她也不会花呀,银行的门朝哪开,存取款的手续她都一无所知。
春节的时候,杨玉青全家就会从城里搬到这里和老妈过年,陪老人唠嗑,守除夕夜,什么晚会不晚会的,不看。杨玉胜往往是抽不出身来的,但也把媳妇和儿女统统打发回老家,就除夕这一天,初一就回来了。但就是这一晚,年轻的也受不了苦,原先没有别墅的时候,大家都打地铺,熬过了这一宿。现在好了,有别墅了,天还没黑呢,就都跑到别墅去了,嗯农村的条件也是不错的嘛,敞亮、干净,炉火烧得旺旺的,反正二叔买的炭尽着烧都烧不完,不比城里集体供暖的差。 杨玉胜往往在他们都走了的时候才能抽出身来回来一趟,说啥也和老娘住上一晚,娘俩说说话。说着说着,杨玉胜虚落落的心就踏实起来。他一回来,村里来拜年的人就络绎不绝起来,实际上很多是求他来办事的。 杨玉胜虽然不愿意,但没办法,乡里乡亲的,有个小事求你帮忙什么的,你过于较真的话,他娘就没法在村里住下去了,因此只要不是过分的事,不是违法乱纪的事,不违反组织纪律的事,他一般都大度的帮他们解决。 今年春节回家时,村人和他聊天是提起了乔叶这个人,说起了他在牛山铁矿厂的革新带来的新气象。村里人本身就有不少在厂里干的。他mama也受到了乔叶的福利,春节牛山铁矿厂给八十岁以上的老人送去了面粉,一桶油,还有现金红包。 杨玉胜一下子就对乔叶这个人提起了兴趣,这可是个人才呀,把原先处于亏损边缘的牛山铁矿厂搞得红红火火不说,还不忘乡亲们,给附近老人发福利,不错,比以前那个厂长陈涛强多了。 但市委书记就是市委书记,心里虽然高兴,但表面上不动声色,而是马上就做了一番调查。杨玉胜和益城机械进出口股份公司的总经理刘一民很熟,打个电话就一清二楚了。刘一民告诉他,牛山铁矿厂给老人们发的福利都是经过总公司批准的,而且还上报了市委,是经过各部门审定同意的。厂子盈利了嘛,造福一方百姓,让老人们得点实惠,这也是替政府做了一件好事,很好,值得肯定和鼓励。 当时,乔叶主导这件事的时候却觉得这是稀松平常的事,是应该做的份内事,是还债。因为牛山铁矿厂本身就是以开采当地的资源为业的,开采了几十年了,从开采至今已经让好几个山包包从地球上消失了,当然一同消失的还有那些树木、野兽、昆虫、花花草草等等的一切因为开采还给附近村民造成诸多不便,更有噪声、粉尘污染,毁坏了山林总之是欠了当地居民很大一笔债,有能力了就应当适当的偿还,回报这一方淳朴善良的民众,现在条件还不具备,等将来一定要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