缆镇语录_家 教(附录:漫谈中药保健(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家 教(附录:漫谈中药保健(2)) (第1/2页)

    家教

    老于教书多年了,渐成一种习惯,什么事都要教育成一个模样。

    这几,觉得七岁的儿子也应该好好教教了,否则明年上学还有什么体统。

    不觉已是午饭,妻摆好了菜,上饭,儿子提筷。

    拨放下,提法不对。斳老于大吼一声。

    妻,饭勺掉地。

    儿子,筷子发配到地下。

    拨今发什么疯?斳妻。

    拨这是家教,你不懂。儿子,看爸爸的,这是正确的方法。斳

    儿子双眼呆视,拾起脏筷依样画葫芦。接着学夹菜、盛饭……

    吃饭要学,走路要学,睡觉也要学……什么都要学。

    东西,得有个摆处;人,得有个规矩。老于的哲学。

    终于,有一。

    妻大怒:拨你整教呀,学呀!没个完的!哪个猴年马月能完?斳

    拨没完?儿子没有结婚我们教。结婚由他老婆教。家教这东西,永远没完,没完!斳老于也大怒。

    妻呆。

    儿也呆。

    附录:漫谈中药保健

    人体五大器官“清理器”

    1、多吃白豆——清肺、增强免疫

    2、多吃红豆——清心火、润肠

    3、多吃绿豆——清肝火、祛热毒

    4、多吃黑豆——清肾虚、乌发

    5、多吃黄豆——清脾虚、助美容【降血脂,你有哪些好方法?】

    血脂好的人越来越多,今日为大家推荐6种食材。

    1、山楂:消食健胃、活血化淤

    2、香菇:降糖、降脂

    3、木耳:预防血栓

    4、大蒜:降低胆固醇

    5、海带:减少脂肪的堆积

    6、绿茶:清理肠道

    【石斛加一物,护胃能手】

    石斛 花粉——治胃热津亏

    石斛 麦冬——治胃脘不适

    石斛 忍冬藤——治风湿热痹

    石斛 生地——口干烦渴

    石斛 北沙参 麦冬 玉竹——治胃衰弱

    【阴虚火旺,适以生地黄、当归调理】

    当归,生黄芪、生地黄、牡蛎,熟地黄。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活血通经等功效。

    黄芪:补气养血,健脾补郑

    牡蛎:养心安神,滋阴补血。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熟地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主治:阴虚火旺,糖尿病,大便干结,口臭口干等。

    【八珍汤】

    出处:《正体类要》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炙甘草。

    功用:补益气血。

    主治:气血两虚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耳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饮食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歌诀:气血双补八珍汤,四君四物合成方;煎加姜枣调营卫,气血亏虚服之康。

    趣味记忆:兄弟当大将,要夫人赶猪。

    【生甘草和炙甘草差别竟然这么大!】

    生甘草:

    味甜,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调和诸药的作用,由于它味甘,能助湿壅气,让人感觉中满,所以可以也可用于胃痛,腹痛等;

    炙甘草:

    一般是蜜炙甘草,有益气滋阴,通阳复脉,补脾和胃功效,所以可以用于倦怠乏力,脾胃虚弱的人群。

    所以生甘草和炙甘草还是有区别的,如果一个大夫方子中出现甘草,在抓药配药的时候一定要问一下,是用生甘草还是炙甘草!

    【名方】儿厌食方

    【组成】太子参15克,炒扁豆10克,淮山药15克,法半夏12克,陈皮10克,云苓15克,炒苡仁15克,炒神曲10克,炒麦芽10克,石斛10克,枳实3克。

    【功能】健脾和胃。

    【主治】儿厌食、拒食、消化不良、慢性咳嗽、大便粗糙或挟不消化残渣、大便不成形。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1剂两煎,头煎加水500毫升煎至100毫升;二煎加水300毫升煎至50毫升。分3次服,连服3剂。

    “肝气郁结”是指心情抑郁而气机郁滞,忧郁脆弱、敏感多疑为主要表现,就是我们常的气郁体质。气郁体质者发病以肝为主,兼及心、胃、大肠、肠,如郁病、失眠、梅核气等,大家不容忽视。

    食疗秘籍——丹麦大枣汤:甘草6g、麦50g、大枣10g,长期服用,可以解郁舒肝、养心安神。

    日常可以多吃理气解郁的食物,如黄花菜、金橘、柚子等,少吃酸涩食物,如青梅、乌梅、杨梅、南瓜。

    【茵陈配佩兰治胃病】胃病表现为胃脘堵闷,肢体困重,口中黏腻无味,大便溏或大便不爽,舌暗红苔腻者,则当以化湿为先,化湿之品常用茵陈、佩兰为伍。佩兰其气芬芳清香,长于醒脾,宣湿化浊,善能祛除中焦秽浊陈腐之气。《金匮要略》云:“治湿不利便非其治也”。茵陈苦能燥湿,寒能清热,并善渗泄而利便。《本草正义》谓其:“入膀胱经,发汗利水,以泄脾胃之湿热。”《本草述钩元》谓其;“发陈致新。与它味药之逐湿者殊,而渗利为功者,尤难相区。”两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