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儿警大周(附录《圆觉经》讲记(十二)) (第2/2页)
第七种:先齐修三摩钵提和禅那,后修习奢摩他。 如果诸位菩萨,依靠能够引发种种变化的慧力,帮助达到寂灭的境界,进而安住于清净境界,不再继续做寂静的思虑。这种菩萨的修习方法,被称为先齐修三摩钵提和禅那,后修习奢摩他。 以修“三摩钵提”为先的七种修法,自始至终都能得到三摩钵提带来的入世间的幻变力。由于缺少定力和慧力的支持,此类菩萨度众生的能力受到局限,只能靠神通变化来示现和感化。 接下来的七种是以修习“禅那”为优先的。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而起至静,住于清净。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而起作用,于一切境,寂用随顺。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种种自性安于静虑,而起变化。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中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无作自性起于作用,清净境界,归于静虑。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中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第一种:先修习禅那,后修习奢摩他。 如果诸位菩萨,依靠寂灭的力量,生起至极清净之念,进而安住于清净境界。这种菩萨的修习方法,被称为先修习禅那,后修习奢摩他。 第二种:先修习禅那,后修习三摩钵提。 如果诸位菩萨,依靠寂灭的力量,生起种种作用,在一切境界中,依靠寂灭的作用随顺迎合。这种菩萨的修习方法,被称为先修习禅那,后修习三摩钵提。 第三种:先修习禅那,中间修习奢摩他,最后修习三摩钵提。 如果诸位菩萨,依靠寂灭的力量,显现出种种自性,安心住于静虑,最后再生起变化。这种菩萨的修习方法,被称为先修习禅那,中间修习奢摩他,最后修习三摩钵提。
第四种:先修习禅那,中间修习三摩钵提,最后修习奢摩他。 如果诸位菩萨,依靠寂灭的力量,离开自性,而生起种种作用,进入清净境界,最后回归为寂静的思虑。这种菩萨的修习方法,被称为先修习禅那,中间修习三摩钵提,最后修习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种种清净而住静虑,起于变化。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资于至静而起变化。此菩萨者,名齐修禅那、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资于变化,而起至静清明境慧。此菩萨者,名齐修禅那、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第五种:先修习禅那,后齐修习奢摩他、三摩钵提。 如果诸位菩萨,依靠寂灭的力量,生起种种清净作用,然后安心住于静虑,再生起种种变化。这种菩萨的修习方法,被称为先修习禅那,后齐修习奢摩他、三摩钵提。 第六种:先齐修习禅那和奢摩他,后修习三摩钵提。 如果诸位菩萨,依靠寂灭的力量,达到寂静境界,而生起种种变化。这种菩萨的修习方法,被称为先齐修习禅那和奢摩他,后修习三摩钵提。 第七种:先齐修习禅那和三摩钵提,后修习奢摩他。 如果诸位菩萨,依靠寂灭的力量,资助于生起各种变化,然后再生起达到寂静境界和清净光明境界的智慧。这种菩萨的修习方法,被称为先齐修习禅那和三摩钵提,后修习奢摩他。 上述七种方法由于慧力强劲,所以能够先证寂灭,并将一切都看成是寂灭无二的境界,一切是心性的显现,因此不见有众生可度,也不见有烦恼可断,只有清净、无作的不二境界。但这还不是究竟涅盘的圆觉境界。 圆觉境界的修习方法应该是圆融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也就是二十五轮中的最后一轮。 “若诸菩萨,以圆觉慧,圆合一切,于诸性相,无离觉性。此菩萨者,名为圆修三种自性清净随顺。 “善男子,是名菩萨二十五轮,一切菩萨修行如是。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轮者,当持梵行,寂静思惟,求哀忏悔,经三七日,于二十五轮各安标记,至心求哀,随手结取,依结开示,便知顿渐。一念疑悔,即不成就。” 如果诸位菩萨,先以圆满觉悟智慧,圆融和合一切事物,然后认识到诸事物的自性和外在表相,都不离圆满觉悟自性。这种菩萨的修习方法,被称为圆满修习三种自性清净随顺。 菩萨二十五轮,围绕着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三法的不同组合,确立了二十五种不同的修学路径。那么,面对这二十五条道路,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呢?佛: 二十五轮涵盖了菩萨修行的一切方法,一切菩萨修行离不开这二十五种方法。如果诸位菩萨和末世众生,依靠这种清净定轮,正当地修持最高的清净梵行,做寂静的思维,发悲哀怜悯之心,经常进行忏悔,在道场中经过二十一日的清虑思维,将二十五种清净定轮的名称与内容,写在布条或者纸上,发起最大的心愿求哀忏悔,然后随手抽取,根据抽取的纸团或布条来确定自己应该选择哪种方法,无论是顿悟还是渐修都校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深信不疑,稍有疑虑和懊悔,都不能最终成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