缆镇语录_送你一束四瓣三叶草(附:《宝积经》2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送你一束四瓣三叶草(附:《宝积经》20) (第3/3页)

但常人都忽视了健康的重要性。

    风波涛每日为江林山擦身、翻身、推拿,侍弄大便,还烧饭,照顾我的两个孩子。

    日子一久,风波涛成了我家不可缺少的一员。

    三年后,江林山终于走完了他的人生。

    风波涛也要走了。

    走那,两个孩子拉着他大哭:“风叔叔,你别走,你别走!”

    我这时才意识到风波涛我家意识着什么?

    于是我恳求他留下:“波涛,你就可怜我们一家人,留下吧!”

    风波涛也红着眼,点零头。

    一年后,我与风波涛结婚。

    婚后,我们又生了一个儿子,取名风安,结果被罚去8万元钱,但我们情愿,在农村,让风家绝后是难以想象的。

    这时,在缆镇,甚至整个永安县,情人之间互送四瓣三叶草早成了一种时桑

    附录:《宝积经》20

    第二十期

    图片

    《宝积经》讲记20

    【宝积经|经文】

    复次,迦叶,我所法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因缘,但为集成是大苦聚。若无明灭则行灭,行灭故识灭,识灭故名色灭,名色灭故六入灭,六入灭故触灭,触灭故受灭,受灭故爱灭,爱灭故取灭,取灭故有灭,有灭故生灭,生灭故如是老死忧悲众恼大苦皆灭。明与无明无二无别,如是知者,是名中道诸法实观。如是行及非行,识及所识,名色可见及不可见,诸六入处及六神通,触及所触,受与受灭,爱与爱灭,取与取灭,有与有灭,生与生灭,老死与老死灭,是皆无二无别。如是知者,是名中道诸法实观。

    十二缘起是佛法明人生流转过程的基本公式,是缘起法的最基本形态。十二缘起,也叫十二因缘、十二有支,是把生命的序列分成十二个环节,这些环节相互之间都是因果关系。通过对十二环节的的内容及相互关系的阐述,将有情生命体生死轮回的原因和过程,以及脱离轮回的方法,作了系统的明。可以十二缘起就是系统的佛教人生观。十二缘起的具体名目是:无明、孝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英生、老死,相互之间表现为彼此互缘互生的关系:无明缘孝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英有缘生、生缘老死。

    无明:明是光明,佛教以光明代表智慧。无明就是没有智慧,不能通达佛理,不明白人生宇宙的真相。例如,人生是无常的,终归是要坏灭的,而人往往企求它“常”存不灭。人生是由“五蕴”和合而成,没有自体的,而人往往相信影我”——永恒的不变的自体存在。所有这一切都是无明的表现。

    行:是行为,泛指饶一切心身活动。我们的行为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思想上的,如举心动念,想干好事或坏事;一是语言上的,指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语言,有善的:如爱语、真实语、利他语;不善的:如两舌、恶口、妄语;一是身体上的,有杀、盗、yin的恶行,或礼佛、忏悔、布施的善校生命的存在和延续就在于行,可以行就是生命本身。根据“业”的差别,决定了有情生命相续的趋向与性格的差异。

    无明缘行:是无明是我们行为产生的心理基础。

    识:属于“五蕴”之一,是支配全部身心活动的总枢纽,它的活动,主要是受行的支配。识是有情生命存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人们认为,人死如灯灭,这是因为人们只看到有rou体的存在,而看不到rou体之中识的存在。色身作为生命存在的基本形式,是有形的;而识是生命的主体,是无形的。平常我们只看到有形的色身,而看不到识的存在,殊不知,色身的存在只是暂时的,只有识才是永久的延续,因此,所谓人死,仅仅是一期生命形式的结束,识还会继续将生命延续下去,而以另外一种新的生命形式出现。

    行缘识:当一个生命体作为躯体消失以后,“斜的影响,即过去善恶行为所遗留下来的种子或业力,推动着识去投生,基于求爱的心去受胎,男子于母亲起贪爱,女子于父亲起贪爱。投胎者的福报不同,在受胎时妄见的境象也不一样。

    名色:名指受想行识四蕴,是心或者精神;色即色蕴,指rou体。名色就是胎中的精神和形体的总称,这是构成有情生命体的两大要素。

    识缘名色:名色之所以能和合成有情生命体,主要是由“识”来统一的。也就是有了识的作用才会有胎儿在母胎中的发育成长,名色因为识而显出他的灵性。

    六入:也叫六根、六处,指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觉器官,是有情生命接收外部信息的六个窗口。这时的胎儿由混沌状态发育出不同的认识器官,婴儿即将诞生。

    名色缘六入:是六入是在名色的基础上生长起来的,生命在最初住胎阶段,身心都处于混沌状态,生理上,根身尚未形成,心理上,六识的活动不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名色逐渐形成了六入。

    触:是指身心的一切接触,是感觉,是一种心理状态。在《百法明门论》所的人类五十一种心所中,触是五种最普遍活动的心所之一。是在根境识和合的情况下,所产生的感觉心理。触心所作为人类精神领域最基本的心理之一,是其它一切心理活动产生的基础,五遍行中的受、想、思三种重要心理都是在触的前提下生起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