缆镇语录_作品的第二种读法(附录:《宝积经》1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作品的第二种读法(附录:《宝积经》15) (第2/2页)

br>    这时,家红顿时大窘:真的!由于生了那种病……她真的没生过,只抱养了一个儿子,还化了五万元!

    “再给我来一只饼,用这本书包上,我付你10元钱!”家红一把抢过书,包上一只饼,扔下10元钱,悻悻而去!

    那妇人惊呆了个吓人,半晌才将那10元揣入贴心衣袋。又从旮旯里抽出一本崭新的《女饶第二种活法》。

    那妇人又继续做她的饼了!

    家红把那半本书重亲包上书包,装裱好,放在柚木书柜显眼处!

    半年后,她到几个文友家玩,发现他们早将她送的《女饶第二种活法》全送到废纸摊了!

    !

    每人送10本!

    全进了废纸摊!

    然后又到涟饼摊或化浆再生!

    家红想起圣经里的一句话:你来自尘土,仍要回到尘土里去!

    人生不也是这样的吗?

    事后,家红坦然将其事和盘托与文友,作为吹牛的谈资。

    而且,家红将这种行为称为“作品的第二种读法”。

    附录:《宝积经》15

    第十五期

    【宝积经|经文】

    “复次,迦叶,菩萨福德无量无边,当以譬喻因缘故知。

    此前佛陀已经用三十二法概括了菩萨所应具备的条件,接下来,要对菩萨身上本具的无量无边功德进行描述,为了便于理解,佛陀特意用九组十九个比喻来加以明。

    1.

    “地水火风”四大喻

    【宝积经|经文】

    迦叶,譬如一切大地,众生所用无分别心,不求其报;菩萨亦尔,从初发心至坐道场,一切众生皆蒙利益,心无分别,不求其报。迦叶,譬如一切水种,百谷药木皆得增长;菩萨亦尔,自心净故,慈悲普覆一切众生,皆令增长一切善法。迦叶,譬如一切火种,皆能成熟百谷果实;菩萨智慧亦复如是,皆能成熟一切善法。迦叶,譬如一切风种,皆能成立一切世界;菩萨方便亦复如是,皆能成立一切佛法。

    菩萨的功德就好像是构成世界的地、水、火、风四大物质元素一样。

    一切大地,众生所用,无分别心,不求其报;一切水种,百谷药木,皆得增长;一切火种,皆能成熟,百谷果实;一切风种,皆能成立,一切世界。

    菩萨也是这样:菩萨有如大地,从初发菩提心,直到坐道场而成菩提,始终心无分别,一心想着让一切众生获得利益而不希求得到回报;菩萨有如水源一般清净纯洁,他的慈悲广被一切众生,使他们得教化、鼓励、安慰,从而增长向道的善法;菩萨犹如火种,用般若智慧融化烦恼坚冰;菩萨有如和风,风能展转生起风轮、水轮、金轮、地轮,使得大地得以安立,从而成立一切世界,菩萨的方便善巧,能够使一切佛法得以成立。

    2.

    日月喻

    【宝积经|经文】

    迦叶,譬如月初生时,光明形色日日增长;菩萨净心亦复如是,一切善法日日增长。迦叶,譬如日之初出一时放光,普为一切众生照明;菩萨亦尔放智慧光,一时普照一切众生。

    菩萨的功德就像上的月亮和太阳。初生的新月,从初一到十五一渐渐圆满和皎洁,光明不断增长;菩萨的菩提净心也是这样,从初发心、登地到佛地,与其相应的一切善法也在一地渐渐增长。

    清晨的太阳,一旦从地平线升起,光明立刻普照一切众生;菩萨也是这样,其智慧之光一下子发射出来,普照一切众生。

    3.

    狮子大象喻

    【宝积经|经文】

    迦叶,譬如师子兽王,随所至处不惊不畏;菩萨亦尔,清净持戒真实智慧,随所住处不惊不畏。迦叶,譬如善调象王,能办大事身不疲极;菩萨亦尔,善调心故,能为众生作大利益心无疲倦。

    狮子是百兽之王、威猛无比,在深山中,“随所至处”,无论到什么地方,无论遇到什么禽兽,都“不惊不畏”、坦然前校菩萨也是这样,其戒行清净、行为正当,具有真实智慧,所以随处施行教化,而没有任何惊恐或畏惧。

    大象,一旦经过调伏之后,能够担当极劳苦的重任却不感到疲倦;菩萨也是这样,由于止观熏修,善于调伏自心,所以能为众生作大利益、任劳任怨、心中没有任何疲惫。

    4.

    莲花、树根、流水喻

    【宝积经|经文】

    迦叶,譬如有诸莲华生于水中,水不能着;菩萨亦尔,生于世间,而世间法所不能污。迦叶,譬如有人伐树,根在还生;菩萨亦尔,方便力故,虽断结使,有善根爱还生三界。迦叶,譬如诸方流水,入大海已皆为一味;菩萨亦尔,以种种门集诸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为一味。

    菩萨的功德,就像那水中的莲花,生自水中却永不能沾着;菩萨也是这样,他生于世间,世间的染污法却不能玷污他。

    菩萨的功德,就像有人砍树,由于树根保存,树也就能够复生;菩萨也是这样,因为他要以方使善巧化度众生,所以虽然已经断了烦恼结使,却因为内心深处所具有的爱幕佛菩萨功德善根的追求,所以能够以善根滋润自己的业力,“还生三界”,不证涅盘而重生于生死三界,广行度生事业。

    菩萨的功德,就像来自四面八方的百川流水,汇集于大海,其味道统一变成了咸味;菩萨也是这样,他以种种修行门,如信愿、慈悲、布施、持戒等等,汇集诸种善根,并使它们同归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变成了惟一的解脱法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