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空城记(附录老子无为而治的智慧) (第2/2页)
▌解 读 前面的章节讲的基本上都是天道,天道是无私公正的。 这一节讲的是统治之道,领导之道,人与人之间相处之道。 老子想要表达的就是我们人类社会要效仿天道,实行无为而治。 老子的文章是写给统治者的,他通过把统治者分为几个层次,来阐述什么才是高明的统治之道。 最高级的统治者,通过思想观念来影响民众,以潜移默化的力量推动民众自我觉醒,让民众自我行动。 他不会不顾及民意,也不会以权力的威严,去强行颁布各种繁琐的非必要的政令。 汉朝初期,汉文帝,汉景帝推崇以德化民,采取无为而治的方针,以清静不扰民为主要策略,让民众休养生息,这反而形成了社会安定百姓富足的盛世局面。 这可谓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第一次成功运用。 次一等的统治者比较亲善,实行仁政,关爱臣子,会体察民情,体恤百姓。 所以百姓会亲近他,爱戴他,拥护他。 再次一等的统治者比较严厉,恩威并施,所以会让人畏惧,在他面前说话行事要非常的小心谨慎。 以三国时期的人物为例,蜀国国主刘备,以德服人,比较贤明,他深受下属以及百姓的爱戴,并被世人所称颂。 而魏国的曹cao,虽然有非凡的胆识和文采,也很识人善用,但他多疑狠辣。 他有宁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人,还有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言论,所以朝臣们都怕他。 另外,曹cao攻破城池之后的屠城做法,也是非常残忍的。所以,曹cao被人评说是jianian雄枭雄。
再次一等的统治者,自身无才无能,且常常会做出一些荒诞之事,不但没有威信可言,反而被人轻视嘲讽。 蜀国后主刘禅,是刘备之子,就是这样的无能之人,被人戏称扶不起的阿斗。 想成为最高级的统治者很难,没有一定的思想修为是做不到的。 所以历史上次等再次等的统治者比比皆是。 统治者这个表达,用到现今社会不太合适,我们给它换个说法,叫做领导者。 说到领导,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权力。只要成为领导者,手里有了权力,好像就高人一等了。 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 这样的人没有意识到,领导真正的含义是有统筹管理权,决策权,引领和指导指挥权,而非高高在上,颐指气使的权利。 领导者,首先要站的高,看的远,胸中有丘壑有韬略。 还要有德行,有能力,这样才能引领众人,指导大家朝着着好的方向发展。 领导者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为。 只有自己先达到有素养有内涵的境界,再加上实打实的能力,能做到言行合一,别人才会信服他,才会有跟随他的意愿。 作为领导人,赢得民众的信任是至关重要的。 要让民众感受到你体恤他们,并能为他们带来福利,这样他们才愿意听你的话,执行你的决策指令。 获得信任,赢取跟随着的心,靠的是什么?靠的是领导者一颗无私的,为大众服务的真心。 领导者做事,不要总想着自己的个人小利和个人功绩,而是先要想到社会企业和民众的利益。 人是趋利的,领导者只有考虑到民众的利益,让他们看到希望,他们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工作热情。 这样他们的个人价值就能充分得到提升,从而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领导者还要严于律己,宽松治下。 对自己严,做到以身作则,才有要求别人的资格。 身教重于言教。任何夸夸其谈的说教,都不如自身榜样的力量更有说服力。 人都是有逆反心理的,领导者切不可过于严苛。 过于苛刻,只会让人表面臣服,他内心是不服气的。他为了避免处罚,也会完成任务,但不会为你多出一分力气。 被动做事和主动做事,最终的成效是完全不同的。 另外,领导者不要把下属当成小孩子去管理,什么事都亲力亲为。 而是应该信任下属,在有相应纪律约束的情况下,放权给下属,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这样他们才能担负起责任,并乐意主动去做事了。 都说领导是一门学问,要讲策略讲手段。 其实真的可以化繁为简,少一些条条框框。 只要尊重人性,让人们怡然自乐,再通过一些激励的办法,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自由发挥就够了。 无为而治,其实是一种大智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