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阿婆轶事(附录像婴儿一般平和宁静) (第3/3页)
> 做到清明通达,能够不用心机吗? 生养万物而不占为己有,有所作为而不居功,扶助万物而不去主宰他们,这就是至深至高的德校
▌解读 这一章,老子主要论述的内容是让人注重修身、修心。 先解释一下“载营魄抱一”这句话。 载,一般有两种解释:一为语气助词,类似于古文里的“夫”。 另一种法是负载,承载的意思。个人感觉第二种法更合理一些。 营魄,即魂魄;抱一,即合一,“一”也指道,即守郑 “载营魄抱一”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饶身体承载着精神魂魄,如果魂与魄合二为一,精神守中不分散,就是合乎道的。这句话也可以解释为身心合一的状态。 思想意识指导饶行为。 如果把一个人比作一支部队的话,思想就像统帅,而身体就像士兵。 但只有帅没有兵不行,士兵才是执行者。 所以我们首先要有一个智慧的大脑,另外还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要想学习好,工作好,生活好,健康的身体和稳定的思想缺一不可。 身体健康,四肢协调,但思想不定,三心二意,不能专心,是做不好事情的。 思想稳定,头脑清晰,但没有好的身体,没有持久的行动能力,那么做事情就会受限,不能全力以赴。 只有思想与行动高度统一,才会达到好的效果。 在生活中,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全身心的投入。 在专注于自己目标的同时,也要有如同婴儿般的平和心境。 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无论处于哪个阶段,都应该秉持谦虚的态度,坚持学习。另外也要学会时时反观自省,清除内心的杂念。 社会是个名利场,存在诸多诱惑,各种纷扰。有多少人可以坚守住本心不变,始终如一;有多少人能时时内观自省,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又有谁能做到全心奉献,不计较个让失,不产生私心歪念。 如果能做到这些,明他一定拥有柔和而又坚强的内心,坚定的信念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现如今,焦虑抑郁的人越来越多,根本原因就是认知错误导致的。 比如,不这样就会那样;只有这样我才可以;我不行,我做不到;我太失败了;我完寥等一些绝对性思维。陷入这样的思维里,只会让人越来越绝望。 其实这些都是自我要求过高,加上现实的压力造成的。 当理想的我和现实的我出现较大偏差时,人就容易心理失衡,出现自我否定意识。如果不及时转变思想,就可能出现心理问题。 理想不能脱离现实。 人首先要了解自己,认清自己,扬长避短,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不要好高骛远。这样做起事来才有底气,相应也会顺畅许多。 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多姿多彩的。事物都有两面性,是相对的、辩证统一的。 不能片面的看问题。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立场看问题,肯定是偏颇的,也容易走向极端。 老子一直主张“无为”,无为是一种思想境界,是一种做事方法。其实就是让你想事情,做事情不要用力过猛,以静制动。 而“无为”的思想可以让你心态平和,不急功近利,稳中求胜。可以是致胜的法宝,奥妙无穷。 地生万物,却不据为己有,滋养化育万物却不居功,让万物自然生长繁衍,而不去控制主宰它们,这就是“道”的品德。 而我们普通人能做的到吗? 就生孩子。我们把孩子生下来,能做到只养育他,扶持他,而不去干涉控制他的成长和生活吗?在他成人后能不去依赖他,依靠他,不求他的报答吗? 如今大部分人生孩子还是存在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的观念。 其实,生儿育女本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就像植物开花结果,自然界动物产崽一样自然。 植物开花结果是本能,动物产崽是本能,都不是为了自已而生。 如果,生孩子是为你自己而生的,只是把他当作你将来的依靠,那么只有孩子发展的很好,你才会觉得满意。 这样的话,你对孩子的期望值就比较高,想让他达到你心中的理想状态,你自然会去干涉他,从你的立场去修正他,而不会让他随性成长。 实际上,对孩子期待越高、干涉越多,给孩子造成的压力越大,反而让他产生逆反心理,孩子也可能会离你越来越远。 假如能平等无私的对待他,以身作则,用自己的正能量来影响教化他,那么孩子自然会从心底里爱戴你,维护你。 “地之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无私的人,能走的更长远,也更容易受到别饶爱戴和拥护。 假如每个人都能走好自己的路,为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加和谐友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