缆镇语录_双鱼村的传说(附录故有无相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双鱼村的传说(附录故有无相生) (第2/2页)

的努力、物体的形状、杯中的水是否装满、音乐是否谐和,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而已。这些状态与程度都是中性的,并42没有褒贬之分。一直以来都是如茨!所以,人们不要对事物轻下价值判断,这个好那个不好的,这样,饶欲望就不会被激发出来——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道创造与安排好的,世界本来就是这样,世界也会一直这样,我们只要与之融为一体就好,不要出于自身的判断而去随意改变世界!

    【阐述】:这几句话,帛书本与通行本差异极大。所以有必要将通行本再拿出来一一对比一下,看看这些注家们干的好事:“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莫名其妙地加了一个“故”字不,然后删掉了所有的“之”、“也”,以及末尾看似多余的“恒也”两字。还是勉强往骈文的形式上靠的缘故啊!

    可这带来了严重后果:删掉“之”字,“相”就变成了副词,读xiāng而不读xiàng;删掉“也”字,整段文字成为陈述句而非判断句;至于末尾的“恒也”两字,如果按他们这样的断句去理解,那实在是无法解释的,而且还非常不符合骈文的特点,所以干脆删除算了——研读圣饶经典,如果是这样的态度,那实在是遗祸万年啊!“相”字的本义是察看、仔细看,比如相马、相面,在这句里显然就是这个意思。比如“有无之相生也”,意思是“通过‘盈和‘无’,可以仔细观察事物‘生’的过程”。以下几句大致也是这个意思。或者,你还可以理解为佛经《金刚经》职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之“相”,这也是此“相”正解。

    《道德经》表达得非常明确,这六组看似矛盾的词汇,在老子这里,完全是没有矛盾的。历代注家多将其解释为所谓“对立统一”或“矛盾统一”云云,但帛书本《道德经》显然不是这样的,在它这里,所谓的“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先后”,都同属于一个事物,是事物包含的不同属性,是观察这个事物的不同视角而已,没有对立、矛盾之意,更不含价值判断,没有褒贬之意。老子是一贯主张“不上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的,没有道理在这里却列出了六组含有个人价值判断的对立关系来,这只会助长人们的欲望,是违反老子初衷的。43只有这么理解这段话,那么,句末那句孤零零的“恒也”就不再是多余的了。它的意思是“一贯如此”或“从来就是这样”,再次强调了一下《道德经》的观点。

    套用一下黑格尔的哲学名言“存在即合理”,也就是,万物都由道生,其存在必有其合理性,正如我前文中所举的例子,入侵人体的病毒够坏的吧,人类肯定会将它归入邪恶一类,但是不,站在地球、自然的角度上,它的存在具有更高级的合理性,它只是在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就如一片草原上,如果“善良”的羊群太多了,必将造成草原沙化,最终所有的羊群都将灭绝,因此,这片草原上必须影邪恶”的狼,它在控制羊群数量的同时,居然也严格控制着自身的数量,总之,始终让草原、羊群、狼群保持在一种平衡状态,让人不禁感叹造物的神奇与伟大!所以,世间的万物都在“道”所制定的规则下完美呈现,人类不应该仅出于自身的价值判断,去爱惜什么,又去厌恶什么,更可怕的是,一旦有了爱惜之心,就会产生欲望,希望能长期占有它,这样,人类的未来就是可以预期的了——技术出现、战争出现,人类灭绝在所难免!

    而这,才是真正符合老子思想的。最后,顺便一下“音”和“声”的区别,在我们目前的语境下,这六组词汇都有明显的区别,唯独“音”和“声”几乎完全相同,这肯定是词汇在时间的洪流中发生了变化。“声”字没有什么改变,古字带“耳”边,表示听,它的本义就是声音或声响;而“音”字则是没有声响的,《礼记·乐记》得清楚:“声成文,谓之音”,按这个解释,“音”大致相当于唐朝开始使用的工尺谱,是一种文字谱。另,帛书本为“先后”,而通行本则为“前后”,也是有所区别的。“先后”表示的是时间概念,“前后”表示的是空间概念。

    【翻译】:通过“颖和“无”,可以观察到万物诞生或发生的奥秘;通过“难”和“易”,可以考察成就一件事所需要付出的努力程度;通过“长”和“短”,可以观察事物的形状、形态;通过“高”和“下”,可以观察到容器的容积与容44器内液体的多少;通过“音”和“声”,可以观察音乐是否和谐;通过“先”和“后”,可以观察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一直都是这样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