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那就上  (第2/3页)
/br>    首先找了播音系的同学,拿来几本入门的书籍,边看边做笔记。    再来,便是取经,没事就去到老于那闲聊。    对此,老于不仅自己给与全力协助,同样找到了电视台主持人朋友开小灶。    看书,学习,看直播,除此之外,每天还要与节目组开会,熟悉资料啥的,忙的焦头烂额。    家,暂时不回,父母能理解,只是让他照顾好自己,好好吃饭,注意休息。    就这么过了几天。    难是真难,不熟悉的领域马上上岗,压力逼得他连说梦话都是在背选手资料,几天下来瘦了七八斤。    刘强倒是颇感欣慰。    这就是采用新人的好处,听话,肯干,百分百投入。    整个组最后冲刺阶段,节目的宣传也开始了,只是作为试播,电视台投入有限,能有什么效果,当天才能见分晓。    另外,赛制也有所改变。    直播将从下午两点开启,到七点结束。    这几天不是进行二筛,人数多了,要求提高了不少。    通过率大概是8:1,初筛之后,有23位厨师将参加录制。    除了第一期是六位选手外,后边都是五个新人加擂主,人数肯定是够的,还有不少厨师没参加呢。    每期比赛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轮,时间战。    四十分钟时间,从菜单选择到备菜到最后出菜,都由厨师自主进行。    平民消费,去的最多的,便是小炒店。    不仅要快,还要保证味道。    要求至少三菜一汤。    多,能加分,但有个前提,得保证质量。    第二轮,指定战。    每期都会指定一样食材,赛前不会公布,只有拍摄时才会揭晓,避免提前练习。    第三轮,招牌战。    每个厨师多少都有些压箱底的绝活,展现出来。    每轮比赛都会有排名分数,三轮之后,分数最高的自动成为擂主。    一期擂主,一万元奖金,蝉联两期,叁万元,三期,六万,四期十万。    并且在直播间里,会详细地打上擂主店铺的位置给予宣传。    钱,说实在不多,连任四期擂主难度不小。    大伙最看重的自然是宣传效果,宁不语听说有些厨师都在训练了。    几天时间一晃而过,来到直播当日。    “张琪,35岁,来自静海市白城菜馆,从业十七年,擅长...”    镜子里的宁不语闭着眼睛,边上的化妆师正在帮着打粉。    昨晚上他一夜没咋睡,就像小时候要去春游,辗转难眠,迷迷糊糊中做了噩梦,他搞砸了直播,被刘强指着鼻子大骂。    好在年轻,哪怕只睡了三四个小时,喝了杯浓茶之后,便来到摄影棚。    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    这段时间来过好几次,与之前不同的是,原来只是个空房间。    不像现在,冰箱,灶台,机器全部到位。    自己什么时候走到哪个位置,对着哪台机器,已经记得很清楚。    不过依然在地上贴了几张不同颜色的荧光纸。    老于教的小技巧。    明星演唱会时经常会用上,就是标个点。    简单,但是实用。    宁不语背着的是六位选手的资料,已经很熟悉了。    考试前的学生,不管会不会,先拿着本书总是没错的,好歹有个心里安慰。    “好了!”    随着化妆师的手离开,宁不语睁开眼睛。    头发打了些定型水,露出了额头,鼻梁在阴影之下,更加挺拔,下巴倒是没什么修饰,原本就挺有型。    配上白衬衫,黑裤子,妥妥的精神帅小伙。    “小宁,先吃点东西吧。”    陈姐,团队里的编导,主要是写文案,串词,邀请嘉宾。    同时也做点杂事,比如给主持人带个饭。    “这么早就吃饭?”    宁不语谢过后,来到边上坐下,十一点都不到呢。    “现场直播不一样。”    陈姐一边解释,一边把饭菜拿了出来。    “五个小时,还是直播,你的状态很重要。    你看,吃的都比较清淡。    饭菜咱们肯定没问题,只是每个人状态不一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