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九章 奋力扇动的蝴蝶翅膀(1)  (第1/2页)
    初十日早起朱由校看了魏进忠的日程安排,今日无大事。    明日十一则要开参谋司会议,这个事有点儿大。但也没什么要特别准备的,都是当年朱由校用熟的。    今天无甚大事,朱由校就开始实施计划已久的个人身体训练。    他现在这个状态,不可能选自己熟悉的军中训练之法。而且就算想练军中之法用于军中,后世之法也不适合现世。    什么5公里全副武装越野,什么400米障碍。对于冷兵战阵带甲负重之士,完全是练偏了。    战阵披甲战,要得是体重和力量。你一长跑练成100斤的瘦子,披着30斤的甲,怎么去跟体重200斤同样披着30斤甲的胖子玩儿冷兵对撞?    这不是找死吗?    所以冷兵战阵陷锋兵,都是按相扑那个运动模式练的。    冷兵战阵日常行军以牛车为辅日行30里,军士基本上没有全耐力的需要。所以中国古代练兵,一说都是cao练。    朱由校可不想把自己练成相扑运动员。他现在练自己,主要还是养生练法。最简单的,就是上量慢跑。三步呼吸法控制步速,基本上不会有问题。    跑到感觉身体通透,洗澡后,吃早餐。    休息了会儿。起身去御工坊。    今日本皇不早朝!    加不看奏折!    只想玩儿!    -----    坐在御工坊案后的朱由校想着自己再做点儿什么玩玩。    现在李如铁那边在赶制轴承。有了轴承,就可以做很多事了。    首先当然是飞棱织布和珍妮纺纱了。    这二样机器的关键运动部件,都需要用到高效润滑。    特别是珍妮纺纱机。如果只靠轴瓦轴承,一个女人一只手摇杆就可以牵引4个大型旋转摩擦机构,完成长时间劳作,那朱由校只能表示,这个女人的力量和耐力,一定可比牛他大伯牛魔王他二姨。    朱由校想着做飞棱和珍妮纺纱,倒不是说明朝织造落后。    明朝从洪武开始,织造技术就已是冠绝天下。    洪武帝时非常重视民生。元朝时还是奢侈品的棉布,经洪武强制推广每户种棉花,再全国布局官营织造,棉布就已是飞入寻常之家。并最终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大宗货物。    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营货物本就不是丝绸,因为船运载货量太大了,丝绸那点儿量根本不够装船的。瓷器、铁锅、糖、棉布等大宗日常用品,才是主流货物。    西班牙人当时的远洋航线,就是乘着季风,把棉布等产品,运到南美换白银,然后带着白银去中国换瓷器,再乘季风回西班牙。如此循环。    深化推动纺织业,朱由校主要的考虑,还是提高工业化水平,同时给将来后宫裁撤的宫女太监找个出路。    这个事他交给了皇家产业组做方向研究,但其实他并没有抱多大希望。    皇宫太监宫女这一批人很特殊。她们算得是低贱且又娇贵人群的代表。    说低贱,她们是奴仆。    说高贵,多年宫廷娇养之下,她们基本上只会干点儿宫廷级扫洒浣衣。直接下放工厂,跟发配没区别,那个心态转换和工作量,根本转变不了。    搞得不好,他朱由校皇帝大殿得排着队地着火。    所以这批人的生活状态转换成败,真正是万众注目。    即关他皇家颜面,又关他工业化推进。    由不得他不重视。    -----    吴彬离开西耳房,就连夜拉着制笔小太监去找工匠们做笔。    有御命令牌,事儿好办。    木匠们很快按吴彬要求做出一批百多支圆杆笔。吴彬也不要画工也不要刷漆,毛坯直接带走。临走交待木匠再做2种大小圆径不等的笔杆各1000支待用。这个就不必赶工了。    再找到笔墨匠,让他用石涅和观音土做20个等级比例配伍,做出笔芯。然后用带来的笔杆直接做了5套笔。    吩咐送烘箱烘干,明天就要用。    再去找纸匠,把那支皇帝铅笔给他,让他试试看什么纸合适。    纸匠拿笔在宣纸上划了划,试了试感觉。思索了一下,就手把桌上一本书拿过来。在上面又划了划。然后连书交给吴彬。    吴彬也上手试了试,吩咐就他了。    要一车,送他府上。    第二天一早,一车大张的书籍印刷纸送到。    下午,小太监送5套笔过来。吴彬吩咐按昨日做法每天送2种圆径的各5套铅笔给他。    然后吴彬安心沐浴更衣,虔诚地把昨晚观摩了很久的朱由校的画请了过来,放在架子上。    再拉过一张裁小的书籍印刷纸,放到台子上,临募起画中第一笔的笔画,仔细揣摩每一笔的用力和控制,体会怎样运笔才能展现出那种力度和层次感了。    画师就是画师,很快就找到了感觉。就手画出了桌上的笔墨纸砚几个摆件。    看着这件粗糙之极的画作,吴彬却按捺不住激动。也不管已是有点夜深了,立即吩咐下人套车,他要去见董其昌。    董其昌时任太常少卿。其人也是画师,可作画只是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