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田_0445 困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445 困局 (第2/3页)

以,真的移栽大树,常见树种仍然是选,而且是唯一的选。即便移栽,那也得有合适的办法掩饰才行。

    做生意,总比上班的时间机动灵活一些,能接触到的人也多,办法也肯定更多。

    自己多用心,稳步展几年,那以后不管这空间还有没有,自己的目的肯定能够达到。

    这样看,按着唯心点的说法就是——自己实在是跟中医院无缘……

    可是,这种神奇的事情不可能落到所有人头上。

    对自己这届的绝大多数人而言,更可能像是堕入一场噩梦。

    找工作本来就不容易,好的单位更是难进,只怕这次错过就真没机会再进去了,这对他的影响只怕难以估算了,真的可能影响他一辈子。

    这样悲催的事情,光自己班里就有几个人。对他们来说,一颗马蹄钉亡了一个帝国也真的生了。

    毕竟也许本来刚好有机会能进三甲,结果这下被规培,协议作废,可能这机会也就彻底失去了。

    自己班里甚至还有个小伙子,原本签的就是省医院,这下规培了,他咬咬牙决定回老家的县医院,他老家还没推行规培,所以还可以上班。

    他说家里不算富裕,自己还有个在读高中的弟弟,再规陪三年,父母的负担太重了。

    可是他的女友却觉得他选择不对,劝他在省城咬咬牙撑三年,自己也能帮衬一二,这样规培结束,怎么也能找个比县医院更好的工作,最终的收益也肯定比在县医院强。

    不过这伙子也硬不下心来,更觉得这样没名没份就花女人的钱是吃软饭,抬不起头。等着看到规培补贴标准出来后,更是毅然决然地签了就业协议寄回了老家的县医院。

    两个人的矛盾至此激化,为了这个吵了几次,最终只能无奈地分手了。

    也不怪姑娘现实,有情饮水饱一顿当减肥,要是每天喝水顶饿,甚至西北风都喝不起,那还爱尼玛比?

    虽然,这规培对就业影响挺大的,但是对于宋本立寄希望于社会招聘,徐毅却也觉得他有些想当然了。

    社会招聘的确是条路子,急缺人才引进这编制和待遇问题肯定能够解决。

    但是,这也只能说有一点希望,可全指望这个,希望也挺渺茫。

    尽管这些年医疗市场放开,国家出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目的,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医疗行业办医。在这样的背景下,普田系的民营医院广告更是各种途径铺天盖地。

    不过普田系给医疗市场注入活力的同时,却也带来了更多的问题。

    民营医院想要有真正的未来,显然不是捞一票走人就能达到的。

    毕竟作为一种关系千家万户的健康问题

    在目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公立医疗体系仍然是保障社会医疗的最主要体系。

    现在的医疗问题,很多并不是医疗本身的问题。

    可以说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生活水平提高,人口寿命延长,外加着健康观念的转变,使得医疗供需矛盾被凸显出来而已。

    比如,放在几十年前,可能头疼脑热咬咬牙就忍过去了,当然如果运气不好,这人就没了。

    但是到了今天,很多人就会选择去医院。

    以前得了慢性病,有可能就只能在无望中慢慢挣扎着,等待末日的降临。

    而现在,不管治疗效果和结果如何,但凡有着一线希望,总是会想方设法求医问诊。

    放在以前,可能县里这三家医院就差不多能满足全县人民的医疗需求了。

    但是,到了现在,这供需矛盾就出现并且被迅放大了。

    当然像医保覆盖人群不足,卫生资源不足,看病价格增长太快等引起医患关系紧张,甚至导致各种医疗矛盾的出现。

    不过作为业内人士,徐毅还是得说——单就同等经济展水平而言,国内卫生保障事业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了。

    只要在后继的展中,国家继续加大投入,扩大受益人群范围,提高普通民众的社会保障水平,降低就医难度。那么当下的问题,在展中也许就一点点地解决了。

    当然,不要总弄类似规培这些幺蛾子就好了,毕竟长远来看似乎是打通了从学院到临床的最后一段关卡,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规培的影响远不如看起来那么美好。

    本来学医就难,即便是本科也比别的行业多出一年,这再加上三年规培,加起来足足八年,省里几家规培基地的补贴已经出来了,就算最高的二院,也不过一千块一个月。

    这点钱,只怕医院雇清洁工的工资都比这个高,说来应该算是一种变相的吸血。

    外加着医患关系紧张,只怕肯学医,就算学医肯当医生的人也会越来越少了。

    人家读一个大学,换成医科院校,八年读个本科,这样的成本已经不是普通人家能承受得起的。

    如果就业了,工资收入比别的行业高也还算了,可实际上医疗行业收入并不算高。

    这样看,有些医务人员收受红包什么的,就不奇怪了。

    可以说,规培的出台,必将对整个医疗行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公立医疗单位人员的薪资待遇从来都是财政部门定的,同地区同级别的医院只算工资这一块的话,差别不算太大。

    真正造成收入差别的,主要在绩效奖金这一块。

    如果绩效达到财政部门的指标,那么做再多的工作,也不允许放了。

    在这样的前提下,那所有的医院,就连绩效这一块也没什么区别了。

    但是,这只是理论上的,实际上绩效跟科室收入等密切相关。

    除了地区差异以外,从三级到一级医院,同样学历、同样工种并且有同样工龄的医生,薪资收入水平却是递减的。

    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并不完全是三级医院业务量更大这么简单的问题。

    公立医疗机构的收费标准是财政部门制定的,而且根据不同的医院等级进行调整。

    同样的检查和治疗,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收费标准也是前者远高于后者。干一样多的活儿,三级医院可能这绩效就过上限,而二级医院绩效就会差了一大截。

    再加上三级医院的病员量更多,自然是拿得到上限,可是下面的医院,很多科室就面临着病员不足,自然也就拿不到那么多的绩效。

    所以只要是从业者,除非工作以外的原因,没多少人会主动从大医院往小医院跑。

    那些大型的三甲医院也从来用不到担心招不到人,毕竟除了儿科等少数科室以外,他们大部分科室的绩效收入远远高于财政部门的指标,奖金放完全没问题。

    即便是儿科,大医院的儿科医生收入也绝对比小医院的儿科医生收入高。

    在全面规培的前提下,很多三级医院都有规培基地,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对于招聘自然不急,哪怕同样是有招聘的需求,也同样可以靠着社会招聘,人才引进来解决。

    可是下面的一二级医院,原本招聘可能就不容易,现在又一下子強直性地搞三年规培,只怕这几年的招聘就更有难度了。

    事实上,一个人会选择什么样的工作,在哪里工作,除了知识等个人因素以外,同样受着其它社会因素的制约。

    比如说求职地点的经济展程度,比如说当地的医疗条件。

    客观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