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1 礼物 (第2/2页)
直这么公私不分,所以自己该花的钱也得花,不能一直消费人情。 不过再怎么说这总是一个注重人情氛围的国度,要是什么事儿都公事公办那同样也是在消费人情,时间久了只怕也就真的没什么人情可言了。 自己在省城总归人单势孤,还是维护一些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行,也省得再有之前那样进退失据的情况出现。 说来秦国栋喜欢自己的“野茶”,自己不过辛苦点采摘再炒制一下就是不错的礼物了。 自己之前也说过春茶没有了,那就完全可以说这是夏茶。反正可以说刚好有人来省城带来的,他也不至于刨根问底儿,没什么太大问题。 毫无疑问。这茶叶不管采摘还是炒制都要比自己的茶叶精细得多,也均匀得多。 徐毅这样想着,冲泡了一杯。发现比自己的茶叶形状好些,把茶叶放进被子冲泡上。又同样冲泡了一杯自己的茶叶。 除了空间的茶叶以外,徐毅真没喝过多少好茶,却也可以确定这龙井肯定是好茶“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大特点完全具备。 只是跟空间出产的相比,这色泽和味道全都稍有逊色,更少了空间那种清幽的意味,或者这也和空间对茶树的改变有关。 冲泡到第三遍以后,这茶的香气就基本消耗殆尽了。 就连着茶渣也没放过,徐毅拿了一张纸把茶渣倒出来。小心地展开叶片查看这茶叶原本的形态。 再跟自己采摘和炒制的结果相比较,反过去推想自己不足之处,一番琢磨之下倒也受益良多。 打铁还得趁热,他也直接带着茶叶以及那些茶渣进了空间,在茶园里面按着二叶一心的标准采摘起来。 毕竟外界已经到夏天了,自己真的再挑着一叶一心的茶芽采摘,那也显得有些奇怪了。
茶树栽种这么长的时间,隔三岔五地打理之下,茶树上面发出的嫩芽也越来越多了。 一圈采摘下来难免也有这采摘尺度掌握不好的时候,徐毅也不在乎——毕竟自己撒谎说这是野茶来着。更不是什么专门的采茶工采摘的,这要是真的规格太过整齐,那才显得有些太假了。 小小的茶园转了一圈。徐毅的篮子里也装了小半篮子的茶叶。用手掂量一下,徐毅估计差不多能有五六斤重,想来按着五比一的产率差不多能炒出一斤左右的茶叶。 照例先把前期的工作做完以后,徐毅仔细地清洗着锅子,这次他也准备改进一下炒制的工艺,干脆戴上手套来炒茶。 不过炒锅炒茶总不如真正的炒茶锅方便,一次投料也只能炒制半两都不到。 徐毅也不太在意,毕竟这不过就是增加自己炒制的次数,反倒有利于自己更好地改进技术。 第一锅茶叶出锅以后。徐毅抓起茶叶对照着之前炒制的差异以及手边的龙井再来总结经验教训。 至少这炒出来的的茶叶外观有了明显的改善,虽说离着那个龙井的品相还差得远呢。却也至少不那么难看了。 当然这电磁炉火力总难完美控制,再加上茶芽也老嫩不一。所以火候方面欠缺不少。 有些嫩芽炒得火候过了,有些老的却稍微差了点火候。 反映在成品上自然是颜色有些斑驳,不那么一致。不过相比之前却也有了明显的改观,更没产生多少碎茶。 再冲泡一点品尝,徐毅更加的满意了。这茶汤颜色嫩绿,口感更加的甘甜爽滑,唇齿留香。 不过他也无从分辨这是炒茶技术完善导致的,还是因为遮蔽使得茶叶的成分增加的结果,总的来说这茶水的滋味竟然又有了不小的进步! 看到这样的结果,徐毅愈加干劲儿十足地忙活起来。 就算那些老师傅有人教,有人带;不过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再牛掰的老师傅也都是靠着日积月累,年复一年的勤学苦练才能牛掰得起来。 自己这空间里面茶叶这么多,一年到头这都有茶叶可以炒制,花上更多的时间未必就不能炒出完美的茶叶! 一锅一锅炒下来,徐毅不断地总结着经验教训,炒制的手法也不断地熟练着,而成品也愈发的漂亮起来。 等到最后一锅倒出来,徐毅把它们倒进方便袋去称了一下,差不多有九两左右,产量相当不错了。 从开始采摘的时候连炒制都没价值,一直到现在一次采摘的就能炒出一斤左右的茶叶,随着采摘次数增加,那些茶树生出的新芽也会越来越多。 不过徐毅也不想再等着了,毕竟炒茶不过是小事儿,自己这更主要的目的是采摘叶片来制造茶粉。 他也决定晚上回来就来采摘叶片,等着采完以后再把茶树适当修剪一下,揭去遮阳网让它们修养一段时间,想必能使产量再增加一些。 徐毅掂量着手上的袋子,不由得也改变了主意,喝茶这事儿品的主要还是味道。既然自己这茶比龙井更胜一筹,那肯定还是拿着这个送人更好一些。 这样的茶叶拿来送人档次够了,不过自己要用什么来装这茶叶才好呢?(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