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雕虫小技,不足挂齿  (第2/2页)
    短暂的惊讶过后,诸葛瑾惊喜的望着儿子,他疾呼:“吾儿大才!”    诸葛恪则满是自信的拍拍胸腹。    ——“雕虫小技,不足挂齿。”    …    …    日头洒在九脊之上,重檐巍峨的江陵官署内。    关羽坐在主位上,神情严肃。    马良也凝着眉坐在一旁。    关平、关兴分列两边,脸色也不好看。    倒是周仓,他手捧着三枚印绶,分别是荡寇将军印、汉寿亭侯印、关公印。    他已经查过了,从昨日起,这三枚印绶就没有离开官署,许多人都可以证明。    也就是说,已经能确定,那贴满江陵城的官府布告,不是因为“印绶”失窃,是有人刻意“伪造”的!    就在这时。    方才牢门前那送菜的小贩快步跑来,如实禀报。    “小的听得一清二楚,那些乞丐提到了一位名唤‘洪七公’的‘老爷子’,句句不离这位老爷子,还说让那放出去的‘二狗’不要再见老爷子!”    “似乎…似乎那老爷子给了这群乞丐不少吃的、穿的…这群乞丐是为‘洪七公’效力!”    吃的、穿的?    提到这个,关羽下意识的想到,自打回江陵以来,他最喜欢吃的面饼还没吃到过一个。
    府中蒸的面饼,总是莫名其妙的就都没了。    关府失窃这案子,也还没查清楚。    当然,这只是关羽突然想到的,他不会把这两个“案子”连在一起。    况且,这两个案子看起来完全独立,不像有任何关联。    倒是…这些乞丐提到的…    ——“洪七公?”    关羽吟出了这个名字,他那丹凤眼微微阖起到只剩下一条缝,他像是陷入了一阵冥想中。    他试图从脑海中抽取所有的记忆。    去回忆有关“洪七公”这个名字。    只可惜,一切空白!    这“洪七公”像是一片空白的竹简,没有留下任何的痕迹。    终于,关羽张开了眼眸,眼瞳之中布满了失望之色。    他转过头询问马良,“白眉久居荆州,可识得荆州有‘洪七公’这么一号人物?”    这个…    马良摇了摇头,他已经仔细的回忆过了。    “洪七公”这个名字,他十分笃定,这也是他第一次听到。    “不瞒关公,这洪七公,某也是第一次听到。”马良的眼神还在闪烁,俨然,依旧在思索着什么。    “可是…这又不对呀!按照那乞丐的称呼,这‘洪七公’既能被他们称作‘老人家’,那想来是一名老翁,可整个荆州的名士中,年过半百者,没有我马良不认识的,这就奇怪了。”    有道是——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马良一贯以“博闻强记”闻名。    在荆州,马家又是仅次于“蔡”、“蒯”两家,是与‘庞’、‘向’、‘习’家齐名的存在,若真有这号人物,他马良没理由不知道啊!    这就奇了怪了!    这边厢,因为一个“洪七公”,包括关羽在内,整个官署不得安宁。    那边厢,分发完今日的面饼与被褥后,回到府中的关麟,看到驻守的甲士增加了一倍,琢磨着今儿的气氛有点不对呀。    他寻来关索,好奇的问道:“五弟?今儿个咱府里是咋的了?”    关索也是紧皱着眉头,“四哥还不知道吧,江陵城出了个‘洪七公’?”    ——“啊,谁?”    关麟惊问。    关索一副正义凛然的模样。    ——“洪七公啊!听这名字,就一定是个阴险狡诈的小人!”    …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