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七章 把之前的外汇,全给赚回来 (第1/2页)
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正文卷第三百二十七章把之前的外汇,全给赚回来“医疗队员到坦桑,远航万里送医忙,救死扶伤走四方……” 1972年,一首名叫《医疗队员到坦桑》的歌曲,道尽了我国医疗队员远赴非洲救死扶伤的种种艰辛。 早在1950年时,自一批医疗物资运抵北朝鲜之后,浦江浩浩荡荡的援外历史便随即展开了。 之后的20多年里,直接由中央领导的浦江对外联络局,前前后后为110多个国家提供过援助。 这其中,有90多个国家的人均GDP超过了我国。 “除了物资的援助,浦江还派出了很多又红又专的技术人员,”许沐春介绍道: “有几位高级知识分子,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在为当地的援建工程费力劳心。” 江山和在坐的老同志一样,默默听着许局的叙述。 “1955年7月,燕京为了援越的成套设施,设立了一个援越火柴工作组, 同年,决定在我市建立一个援越火柴设计组,和一座名为统一的火柴厂。” 正在喝粥的江山,心里咯噔了一下。 实在是没想到,国家居然如此重视此事。 不但盖了座火柴加工厂,还组建了一支设计小组。 “到了1957年,由于援外项目的不断增加,火柴设计组改名为援越办公室,”许沐春手里的筷子,微微轻点: “就在去年年底,解除任务的援越办公室,被正式移交给了浦江市轻工局,并很快划进了我的分管区域,叫什么名来着……” 1980年1月刚挂的牌子,许沐春都还没叫顺嘴。 坐在一旁的韩科长,赶紧提醒道:“出口供应办公室。” “对,就是这名,现在我那是一套班子、两块招牌,”一说到班子,许沐春忽然道: “我们这原本有一位工程师,去年忽然说是要去沿海一個美的像夏威夷的地区发展。 小江,他的这个位子我一直给你留着,哪天你要是有兴趣了,随时上我这来。” 王世襄一听这话,悄悄对黄永钰使了个眼神。 意思很明显,千万别让你侄子过去。 黄永钰闭了三秒眼,表示已收到。 他当然明白对方的意思。 当年,在启功和朱家晋收到故博的邀请时,王世襄其实也在受邀行列。 但最后,只有王世襄婉拒了。 他这人和黄永钰一样,不爱上班、只爱退休。 “美的像夏威夷” 江山直接切换了话题,不用旁人提醒,他也知道该怎么做:“那是什么地方。” 许沐春:“蛇口。” 江山:“有那么美?” “美不美的我不清楚,”许沐春倒是很想过去看一眼:“听我那位老部下说,那个地方这半年都在忙着炸山填海。” “这么大动静?”江山一副很向往的模样:“看来现在还不是去的时候。” “你也想去看看?”许局最近给江山的笑脸,越来越多了:“等过阵子不忙了,让办公室组织一次去蛇口参观学习的机会,到时候你就跟着我。” “好嘞,”江山点头:“我等您通知。” “我刚说到哪了?” “说到火柴厂归您管了。” “……”许沐春摆了摆手:“准确点说,应该叫归我cao心了。” 他这话一说,在场的都笑了。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浦江大大小小的火柴厂效益都非常好。” 很多在火柴厂上班的女青年,找个对象连邮局、工商局的都看不上。 “不过以后就难讲了,最近几年我市的部分火柴厂,都在积极帮助全国的兄弟单位改进生产技术。据说,各地火柴厂的产量都在大幅提高。” 这样一来,浦江的火柴厂效益,必将受到影响。 “不过,这些都与我接管的这家火柴厂没多大关系,”许局开始划重点了:“因为它的销售任务,依然是对外,不对内。” “火柴最早也是舶来品,所以它也被称作洋火,我国曾经也是个火柴进口大国,”许局身边的韩科长,忽然开口道: “光绪五年,广-东佛山创办了第一家中国人自己的火柴厂。 1920年,浦江第一家火柴厂也诞生了。 经过不断发展,我国也一度成了火柴的出口大国。 最远至东欧,都与我市的火柴厂有过合作。 但由于火柴的利润太薄,长途运输的成本太高,再加上特殊时期,便逐渐丢失了国际市场。 等现在再想恢复,却发现其它国家的火柴生产工艺,已经遥遥领先了。” “这些都不是问题,”许沐春目光一敛:“别忘了,一块划过来的还有一个火柴设计组。” “目前,设计组不但为火柴设计了丰富的包装,”韩科长边说,边递了一叠画稿给江山: “还改进了火柴的工艺、什么高级芳香火柴、抗风防潮火柴、彩色火柴…… 另外,经过我们的调研和准备,接下来,厂里将启动宾馆火柴、和高档火柴的生产计划。 一切就像许局说得那样,要么不接手,既然接手了,就一定要对工厂负责到底。” 韩科长的一席话,显示了许沐春的决心。 这一会,许沐春什么话也没说,只静静地看着江山。 江山抬头迎上了对方的目光:“您现在需要我做什么?” “需要你帮我,”许沐春一字一句道: “需要你帮这家已经怠工两年的火柴厂,重新启动对外生产任务。不过这一次,统一火柴厂的产品,绝不能再白送。” 亏本的买卖,绝不能做。 一说这事,江山绝对拿手:“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