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章 来自京城第一玩主的求助 (第2/3页)
伙,直接就想照你头上呼过去,后来一想是在光宇的屋,便又忍下了。” 当初王世襄倒不是看不起黄永钰,只因为此书晦涩难懂,一般人根本看不懂:“之后听了光宇的介绍,我才知道你是谁!” 又过了几天,黄永钰再去张光宇家做客时,屋里的王世襄直接站起身就冲了出去。 当时给黄永钰气的,说什么也要追出去干上一仗。 就在屋里的几位死命劝架的时候,王世襄又跑回来了。 双手递出一本书后,一字一句道:“我王世襄,你黄永钰,请欣赏《髹饰录》。” 黄永钰低头一看,蓝色封面线装书本,正是前几天的那本书。 好家伙,王世襄这招直接让两人化干戈为玉帛。 从此,二位大家便你来我往上了。 “那都是哪年的老黄历了,还记着呢?” 黄永钰提着一把茶壶,为王世襄添了一杯热茶:“难道……你说的就是那本书?我记得那是一手抄本啊!” “我可没那本事,”王世襄趁热喝了口茶:“三十年前,朱启钤老先生将这本《髹饰录》交到了我手里,他知道我有这方面的爱好,遂将此书的诠释解说任务交予了我。” 说罢,王世襄将随身携带的两本书一并拿了出来。 一本是《髹饰录》,另一本是《髹饰录解说》的书稿。 看着书案上厚厚的书稿,黄永钰直接就愣住了:“你究竟为这书写了多少注解?” “若论字数的话,”王世襄笑了:“这本注解已经是原书的20倍了,从1948年动笔开始,到1958年停笔,我整整写了10年……” 因为始终没办法出版,在之后的20年里,王世襄又不断的加以精雕细琢。 这才有了今日的规模。 看着眼前这位已快入古稀的老相识,黄永钰深深的叹了口气:“实不相瞒,我表叔那本书能得以出版,完全是托了我一位小友的福。” “小友?”王世襄快速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哪位小友啊,我怎么没听你提过?” “你才回来多久啊,能听说就怪了,”说罢,黄永钰指了指桌上的牛皮纸包裹: “我这位小友是浦江一报社的编辑,人缘好脑子活,改天我帮你问问这事。” “一报社的编辑?”王世襄就纳了闷了:“就能把你表叔的事给办了?” “你还真别小瞧了他,”黄永钰特骄傲的拍了拍牛皮纸包裹:“知道我和伯林这张猴票是怎么顺利过审的?” “……”王世襄不言语了,只等着对方继续说下文。 “还是靠的他!” “你的这位小友当真只是一报社编辑?”王世襄高低是不能相信:“你可别糊弄我,我好歹也是见过大世面的。” “爱信不信,”黄永钰懒得细说: “我这位小友名叫江山,虽然岁数不大但手上功夫了得,关键是,他懂我!” “比如?” “瞧见这烟斗没?” 王世襄看了眼刚刚把玩过的小木盒:“早瞧见了,我还想问你哪搞来的登喜路呢?” “外屋的那对猫头鹰也瞧见了?” “当然瞧见了。” “这些都是他送的。” “他给你帮忙,还送你东西?”王世襄越听越迷糊:“还都是些不简单的玩意,永钰,你这位小友对你不错啊!” “不错极了!” “关键还有本事!” “那是,江山的确不是个省油的灯!”难得在王世襄面前耍一次威风的黄永钰,美滋滋的呼出了一串薄烟。 一向拿得起放得下的王世襄,由着他得意去:“那你说我这事他能办的了吗?” “……”黄永钰抿着烟斗琢磨了一下:“关键吧,你这玩意属于4旧,照目前这形势来看……还得看看目前的形势。” “几个意思?” “意思就是我先帮你打电话问问。” “这还差不多。” 话音刚了。 这边黄永钰的手还没摸着电话,那边沈丛文就气呼呼的走了进来。 一向乐呵呵的沈大家,这会却满面愁容。 屋里的二位,全都瞧愣住了。 “怎么了这是?”王世襄和沈丛文的交情,可比黄永钰要长:“又在哪受气了?” “谁?”黄永钰的暴脾气一触即发:“这次又是谁?” “……唉,”落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