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四章 1980年的第一份畅销歌单 (第2/3页)
中唱社在这方面是真的没经验。 不然,也不至于年年都实现业绩亏损了。 哪怕在之后富得流油,那也是托了时代的福。 和它的前身相比,如今的中唱社是真的没有赚钱的本事。 1904年,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张唱片。 这张京剧《举鼎观画》的唱片,由国内录制、国外灌制合作完成。 到了1908年,法-国百代公司在浦江的徐家汇成立了首家唱片公司。 经营的项目包括唱片、留声机、电影机械、影片…… 打这开始,只要是在国内叫得响的歌曲,基本都是在这里录制完成的。 与其签约的艺人,也各个都是独当一面的主。 梅兰芳、周信芳、胡蝶、周璇、龚秋霞、陈歌辛、冼星海、聂耳…… 1934年,聂耳在担任百代音乐部主任的期间,由他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也是在此录制而成的。 1952年1月,百代正式由国家接手,更名为人民唱片厂。 两年后,再次更名为中国唱片社。 曾经红透全国的唱片公司,从80年代初开始,哪怕是在之后最火红的时候,都没能再干过广-州的“太平洋”。 “想了解人民都爱听些什么歌,方法多了去了,” 江山不紧不慢的说,在坐的几位也仔仔细细的听: “还记得去年年底的时候,人民广播电台联合《歌曲》杂志,合办了一期《听众最喜欢的15首歌》评选活动。” “当然记得。” 朱逢博抿嘴笑了起来:“到了1月底就要公布评选结果了,我还不知道能不能被选上呢。” “这有什么可担心的,”谷健芬笑道:“你的歌肯定会评上,是吧小江?” “就是!” 这次的评选活动,主办方一共收回了20多万张选票。 在选票上可以勾选的曲目中,相关专家曾建议将《泉水叮咚响》、《绒花》、《meimei找哥泪花流》这三首流茫歌曲给去掉。 结果,被广播事业局的局长以“民意如铁”给拒了。 没曾想到了最后,这三首歌均进入了前五名的行列。 但即便如此,在《听众最喜欢的15首歌》公布的前夜,《绒花》这支歌也差点被一首红歌给替换掉。 “江记者的意思是,”陈主任立马反应了过来:“等这15首歌公布后,厂里可以出一张相关歌曲的专辑?” “就目前的音乐市场来看,”江山脸不红心不跳的说道: “除了《蔷薇处处开》的磁带,群众们关心的另一个焦点,就是广播电台即将公布的15首歌了。” “没错,”朱逢博也同意这个观点:“全国人民选出来的歌曲,能不受欢迎嘛!” “对对……太对了,”陈主任一连说了好几个对:“我怎么就没往这上面想呢?” “到时候大部分报刊都会转载这份歌单,”江山点明了要点:“这些,才是对这份歌单最好的宣传。” 任何一件事物要想在群众中迅速流行起来,都离不开媒介的助攻。 等到那15首歌公布之时,大家才会发现这些歌大部分都是影视剧里的插曲。 这么一来,就更能证明宣传的重要性了。 如今,中唱社录制的歌曲,主要以戏曲、各个乐团的作品、以及一些著名歌唱家的曲目为主。 有些歌的曲调不说朗朗上口吧,搁现在的人民,开头两句一出都能给立马掐了。 还真比不上美影厂的部分插曲。 陈主任重重的点了点头,江山这话他相信。 朱逢博的《蔷薇处处开》究竟是怎么火起来的他不知道。 但最近有关这盘磁带的新闻报导,倒是时常见到。 直到遇见了朱逢博他才明白,原来“太平洋”为自己请到了一位专业推广人士。 “到时候还得请江记者帮忙美言几句啊,”陈主任笑道:“你放心,等唱片出来后,该支付的广告费用我们厂一分都不会少的。” “您这话客气了,”江山笑了:“这15首歌,相信都用不着我出手,全国的报刊都会帮着宣传的。” 陈主任可不这么想:“合作还是很有必要的,毕竟咱们厂不可能只生产一张专辑啊,之后呢?” 之后又该上哪里去收集歌单? 就目前的市场而言,还真没有多少新歌新曲。 唯一一首《乡恋》吧,连广播电台那么强势的单位都没把这首歌放进选票,就可以想象上级对这支歌有多排斥了。 “改革了,也开放了,”陈主任今天是带着诚意来的:“咱们中唱也到了该改变的时候了……” 其实不止是中唱在寻求改变。 1976年,湾湾淡江大学的一场民谣歌会上,学生李双泽愤怒的对着舞台大喊: “我们是中国人,为什么总要唱洋歌?” 说罢,把手里的可口可乐瓶摔了个粉碎:“我们要唱自己的歌!” 这一摔,直接摔出了一场“金韵奖民歌大赛”。 齐豫、蔡琴、齐秦、李宗盛……一个个再熟悉不过的人名,由此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一本介绍西方摇滚音乐的亏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