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六十三章 国内最早的广告歌 (第3/3页)
' class='gcontent2'> “首先咱们得确认这批《蔷薇》在内地有没有市场,” 江山感觉没什么不方便的:“在我看来这一点是不用怀疑的,看看人民对《乡恋》有多喜欢就知道了。” 一圈人各个都在点头。 尤其是李谷壹,尽管团里的演出歌单上早已经没了《乡恋》这两字。 但只要她一出现在台上,台下都会想起一片:乡恋、乡恋…… 于是,李谷壹的《乡恋》从未在舞台上消失过一次。 “当市场条件确立后,咱们就要开始在这盒磁带上做文章了。” “做文章?”黄永钰重新点燃了一斗烟:“你给我仔细说说,这小小的一盒磁带能做什么文章?” “真要说起来的话,其实每一首歌的背后都有它的故事,咱们就可以从这些故事书入手。” “《蔷薇处处开》也有故事?” “那是当然,” 但江山现在还不想说透:“别说《蔷薇处处看》,哪怕是被称为靡靡之音的邓丽君系列,我也能帮它说出花来。” “哦?” “说一个花来听听!” “大家都听过《何日君再来》这首歌吧?” “听过。” “这歌可好听了。” “何止听过,”李谷壹一聊这事就开心:“我还会唱呢!” “但你们一定不知道,” 在眼花缭乱的丽君系列中,江山最了解的就属这歌了: “《何日君再来》其实原本是一首广告歌。”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刘小庆也唱得很好:“这歌是广告?广什么的呀?” “它不但是首广告歌,”江山继续授课:“还是首抗日歌曲!” “这话从何说起,”邵伯林不敢再喝酒了:“我没听错吧?” “来来来,”江山笑着给他添了一杯:“喝完这杯,我再慢慢说。” 都知道这一句就是《何日君再来》里的歌词,在坐的各位忍不住笑了起来。 酒桌上的气氛,还真有了点煮酒论英雄的意思。 “我下面要说得这故事,其实也是一位抗日英雄的故事……” 《何时君再来》这首歌,其实是1937的一部电影《三星伴月》里的插曲。 从整篇歌词中不难看出,这支歌的中心思想,一直都在围着“别离与期盼”打转。 30年代的上海滩,齐集里各路商家。 其中,也少不了洋人的掺和。 那个年代的上海滩,洋火、洋画、洋油……随处可见。 之中卖的最火的,当属化妆品和日用百货。 于是,一位名叫方液仙的实业家,便也在上海滩成立了一家名叫“三星”的化工厂。 主打产品从牙粉、花露水……到蚊香、雪花膏,反正是该有的都有了。 面对早已成气候的洋货品牌,方液仙决定策划一出超级广告,全面宣传自己的“三星”日化品。 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出钱拍摄一部故事片。 于是,电影《三星伴月》就这样诞生了。 《三星伴月》述说了一个实业救国的故事,而《何日君再来》就是方液仙为此片精心打造的插曲。 没想到影片推出后,电影没火,倒让里面的插曲火了。 一时间,上海滩不但随处可见“三星”的品牌销售点,还都在传唱《何日君再来》! 长期抵制日货、带头喊出“国人爱国货”的方液仙,随即也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国货大王”。 截止1939年,方液仙已先后建立了四家“三星”日化。 抗日战争期间,出钱出力,捐款捐物,先后出资建立了四所伤员医院。 在上海沦陷之后,当即成立商会与汪伪政府对台唱戏。 字字句句都在劝告大家:不要和日--本人同流合污、不要当汉jianian,当汉jianian的没一个好下场。 之后,在方液仙拒不就任伪职后,惨死于“76号”一流的黑手之中。 但“三星日化”依然继承了创办者的遗志,时刻都处于抗日的最前沿。 《何日君再来》的“君”,其实是对当时抗日联军的称呼。 按照方液仙生前的说法,这首歌其实就是沦陷中的上海滩对抗日联军的呼唤。 期盼他们早日归来,重建国土家园。 “知道《何日君再来》在当时有多火吗?” 面对一桌静悄悄的听客,江山越聊越深入: “这歌不但在咱们这流行,小日本的部队也在流行唱这歌。 连续禁唱了几次都没成功后,这帮狗日的竟想出了一个馊主意。 把《何日君再来》的歌名,连夜改成了《贺日军再来》……” “这也是人能干出来的事?” “真卑鄙!” “该死!” “他们再怎么改,也没人会信啊!” “这帮狗日的就会玩下三滥,” 这下,可把黄永钰听急了:“你们知道小日-本有什么歌吗?我也来帮它改几个……” …… 就在黄老师和江山,在cao小日-本心的时候,浦江东方都市报社的编前会也即将接近尾声了。 “还有件事,”总编江海稳稳的坐在一把手的位置上: “记得在明天头版头条的位置上添一条短讯。” “您说,” “热烈庆祝我国著名歌唱家朱逢博的立体声录音带《蔷薇处处开》,在香江的销量突破了十万盒的大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