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81章 陛下千秋万岁后 (第1/2页)
九九重阳, 登高望远。 皇帝最想登的是泰山,此时站在九成宫西凤凰山上,皇帝眺看东方,那是泰山的方向,也是老五齐王李封地的方向。 “混账,一群混账。” 皇帝是在八月底从洛阳西返,经过长安时呆了三天,便又回岐州九成宫陪皇后, 这黄河水灾的事还没处理完,结果齐王长史薛大鼎一封奏报惊天子。 薛大鼎上万言血书,泣告皇帝。 齐王出镇青齐后的巨大变化,原原本本相告,这位薛长史把齐王的不守法度,结交jianian邪,喜欢游猎,骄奢无度都报告了,且把这些问题的矛头直指向燕氏兄弟,以及举荐燕氏兄弟的阴弘智,甚至连齐王的准丈人韦挺也弹劾了,因为齐王身边也有好几个韦家子弟。 薛大鼎很聪明,就算告齐王的状,也没说是你李世民种不好,教不严,而是说齐王本来是个好苗子,可惜被身边jianian邪蛊惑带坏了。 李在齐府做的许多乱七八糟的事情,薛大鼎也都甩锅到燕氏兄弟等头上。 然后他还向皇帝请罪,说自己辜负皇帝期望,没能尽好职责,自请处罚。 可就算丢官免职,他也必须把这些情况如实禀报皇帝,要是再不能管束,齐王殿下可真就要被带坏了。 皇帝震怒。 许久之后,皇帝冷静下来,又看了一遍薛大鼎的奏章,越看越觉得他说的有道理。 李才刚十四岁,去封地时才十三,齐王年少,那是出了阁就直接就藩,年轻没经验,性子虽然也知晓有些骄奢,但也不至于就这么坏。 现在齐王干了这么多狗屁倒灶的事,那当然不是齐王打小骨子里就坏,而是身边人没尽到职责,甚至是故意蛊惑带坏了老五。 他对此深信不疑, 就好比去年道士秦英、乐童称心这些jianian邪,就惑乱东宫,差点害了太子。 皇帝静下心来,思虑良久,发了三道密旨。 然后又给李写了封亲笔信,一番耐心教导劝谏。 数日后, 李世民在九成宫陆续见了百骑、皇城、六扇门等的人,他们此前都得了密旨,要求他们秘密调查齐王的事, 办事效率还是很快的, “薛大鼎奏疏中所说之事,全都属实,并没有捏造夸张之处。” 结果都差不多,经过调查,验证了薛大鼎的报告。 没冤枉李,更没冤枉燕氏兄弟等。 六扇门的报告最详细,是高惠通亲自送到九成宫的,李世民跟她细聊许久,对这个安排在宫外的女人,李世民很信任。 高惠通也不负所望,提供了一些皇城司和百骑司没敢说的,比如李现在的真实情况, 无法无天,骄奢yin逸。 不仅在齐府乱来, 最重要的是,李小小年纪居然真的蓄养死士,阴养数百人。 这一条,皇城司和百骑司没报,不是故意隐瞒不报,而是他们还没拿到确切证据,所以不敢乱说。 六扇门办事比他们强,早就在安插了人投李为死士,甚至还得燕弘亮的信任,成了那死士里的小头领,知晓了许多详情。 李世民很气, 气的风疾都要发作了, 他都不敢相信自己的儿子居然成了这个样子,去年太子承乾误入歧途,让李世民难过许久,可想不到李更不像话。 “他们想做什么?” “要造朕的反吗?” 高惠通看着盛怒中的皇帝,没有安抚,却火上添油又加了一句。 “齐王舅父阴弘智曾对他说,王兄弟既多,陛下千秋万岁后,宜得壮士以自卫。” 砰! 李世民气极,嘴唇都在发抖,一脚踢翻面前几案。 怒气难消, 皇帝从墙上摘下玉具宝剑, 锵! 宝剑出鞘, 皇帝持剑在手茫然四顾,恨不得能立即手刃阴弘智。 高惠通说这话是六扇门安插在阴弘智府中婢女所偷听到的,阴弘智在李出京就藩前,两人在他府中书房密语, 这话除了阴弘智和李,也就那个六扇门暗桩知晓了。 “许洛仁!” 李世民喊来老伙计,“你立即带百骑回长安,把阴弘智带来,” “秘密行事,”皇帝加了一句。 皇帝要当面问阴弘智,还让高惠通把那阴府暗桩婢女也叫来,若阴弘智不认,便要当面对质。 招募死士, 这已经突破了李世民的底线,如果仅是骄奢yin逸,爱游猎性躁狂,那都还能看在他年轻的份上容忍,可李小小年轻就敢招募死士,他绝不容许。 虽然李世民当亲王的时候,干的更过份,但这种事绝不容许再有。 哪怕阴弘智跟李说的也是为以后打算,等李世民死了后身边有人能自卫,但这种事碰都碰不得。 长安。 阴弘智还不知道齐府外甥那里出事了,也不知道九成宫皇帝震怒, 他最近心情不错, 检校吏部侍郎的检校二字,马上就要拿去了,吏部尚书、参预政事高士廉,已经找他面谈,说皇帝前些天经过长安时,跟政事堂相公们召对,提起过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